正文

1月4日 “摔了跟头”也要“抓把泥”

鲁冠球管理日志 作者:屈波


一家企业办得好办得活,是要用改革的精神去办,走改革创新之路。早改早变样,不改是老样。作为企业的领导者,改革要朝着一个总目标、总任务,气壮志坚,胆大心细,放眼未来。要想到几年、几十年后的状况,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

我们厂的改革还在一个起步阶段,还不够完善,有些领域还没有破题,有待于继续努力。我心里常在想,要让我们的企业青春常在,下一步应怎么办?我个人的结论是:改革无止境,创业永向前。但是要不要改革,怎样对待改革?不能否认我们身边有许多热情支持改革者,但也有一些人对改革的认识还不统一。有的闲言碎语,有的冷脸白眼,还有的散布谣言说“鲁冠球自杀了”,被公安局抓了起来,也有人说鲁冠球得了8万多元奖金,承包责任制有问题,有人告,也有人查。总之一句话,我们这样搞改革不行,方向不对。对于这些,我无所顾忌,我坚持一个信念,坚定不移地走改革之路,是走定了的。“无私才能无畏”,只有无畏才能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搞改革是要担一点风险的,即使“摔了跟头”,也要“抓把泥”,给别人提供一点经验教训。这也算是一个贡献吧。

——1984年3月,《用改革的精神办厂》

背景分析

这是一段充满激情却又不乏几分悲壮色彩的话,其中的滋味恐怕只有鲁冠球自己体味得出来。20世纪80年代是充满改革气息的年代,也是观念碰撞最激烈的年代。作为乡镇企业改革的典型,鲁冠球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按照常理,此时正应该是他事业有成、意气风发之时,但他却始终对生存环境有着清醒的认识。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来重农抑商的国家来说,至少在30年前,做企业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创业者只能在环境的夹缝中生存,他们在拼力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不断协调、处理好主观认识与客观环境的关系。只有那些善于与环境博弈的人,才是最后的幸存者。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企业家阶层是一个长期缺乏身份感的阶层。无论事业如何成功,一个突如其来的风浪就有可能将其彻底颠覆,他们在开疆辟土的同时,常常必须作好一败涂地的准备。从这一点来说,鲁冠球既有理想主义的激情,更具备现实主义的理性。他从来不陶醉于一时的成功,在日渐赢得鲜花和掌声的同时,他甚至作好了由于外部环境变化而随时“摔跟头”的准备。这大概也是中国企业家成长所必不可少的人格修炼吧。

行动指南

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更有风险。谨慎行事,也要作好“摔跟头”的准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