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1939―1942年的辉煌胜利之后,纳粹德国长期以来所向披靡的迅猛攻势在斯大林格勒城下陷入泥潭,遭遇惨重失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发生重大转折。到了1944年,整个战争形势已经变得非常明朗―――自从拿破仑时代以来,外国军队将首次踏上日尔曼人的土地,向着希特勒“第三帝国”的首都柏林挺进。
1945年新年伊始,希特勒妄图建立的“千年帝国”(ThousandYearReich)便开始无可挽回地迅速走向溃败,从其最初出现到最终覆亡仅仅存续了12个年头。1933年1月30日,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德意志魏玛共和国(WeimarRepublic)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政治危机,86岁高龄的老总统保罗·冯·兴登堡陆军元帅被迫任命纳粹党(德文缩写NSDAP,意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党魁阿道夫·希特勒出任总理并组织内阁。上台后的纳粹党迅速攫取了政治、军事、社会乃至文化领域的所有权力,随即开始进行战争准备,其肆无忌惮的程度令全世界瞠目结舌。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150万军队潮水般地越过边界侵入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在短短数天之内,武备松弛的波兰军队便被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德国“国防军”彻底击败。波兰随即灭亡,其速度之快空前绝后。但是,令希特勒没有想到的是,对于波兰国家主权的野蛮侵犯立即招致英法两国的对德宣战。然而,随后一件更加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英法两国尽管口头上对德宣战,但却按兵不动,在西线坐视波兰的灭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奇怪的战争”。1940年5月,经过长达8个月的“静坐战争”之后,纳粹德国在西线发动大规模攻势,“对峙战”最终演变成“闪电战”。貌似强大的法兰西共和国不到6个星期便全线溃败,被迫投降。6月22日,为了羞辱法国人,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箭之仇,德国人故意选择了1918年11月11日德意志第二帝国签署一战停战条约、向法国及协约国投降的地点―――贡比涅森林里的同一节车厢里―――签署新的一纸停战协定。一时之间,希特勒在获悉法国投降后翩翩起舞以及德国军队行进在香榭丽舍大道上的记录片传遍全球各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士气受到沉重打击。
从1940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到1941年上半年,依托着英吉利海峡这道天然屏障的防护,再加上英国皇家空军高超的技战术和浴血奋战,整个欧洲只剩下大英帝国一个国家在势单力薄地抵抗着希特勒的空中入侵―――“不列颠之战”。1940年6月4日,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做了关于在山上、在滩头继续战斗的著名演说,又于6月18日在下院重申英国“继续战斗的不可动摇的决心”,并且在另外一篇动人的、令人难忘的演说中表示:
让我们振作精神,担负起我们的重大责任,让我们这样要求自己:如果大英帝国及英联邦能够延续千年之久,那么“现在是她们最美好的时刻”。
面对英国人的殊死抵抗,希特勒最终不得不放弃了从海上大规模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但其对西部和中部欧洲的征服行动却势如破竹,奥地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挪威和法国相继灭亡或沦为保护国。与此同时,意大利、西班牙和匈牙利则与纳粹德国结为亲密盟友,纷纷搭上希特勒熊熊燃烧着的疯狂战车,向欧洲其他地方横扫过去。在此情况下,希特勒开始将邪恶的目光投向东方的邻居―――苏联。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30分,在德国空军大批战斗轰炸机的支援和掩护下,德国“国防军”数十个机械化师渡过涅曼河大举侵入苏联境内。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巴巴罗萨行动”。正如德军总参谋长弗朗茨·哈尔德将军在其日记中所言,苏联红军“在整个战线上,遭到了战术上出其不意的袭击”。为了成功入侵苏联,纳粹德国蓄谋已久,并且精心挑选了6月22日这样一个特殊日子发起进攻,因为就在129年前的这一天―――1812年6月22日―――曾经席卷欧洲、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波拿巴皇帝亲率所向披靡的法兰西大军,同样选择强渡涅曼河进攻俄国。然而,对于过去这段历史,希特勒原本应当进行稍微细致一些的研究,但这位已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战争狂人并没有这样去做。事实上,就在入侵俄国仅仅6个月后,在激烈的战斗和严寒的冬天面前,拿破仑这位曾经战无不胜的征服者被迫下令法军全线撤退,踏上了一条漫长、血腥、充满灾难的回国之路,大约95%的法国军人命丧异国他乡。在129年后的这一天,尽管距离最终的溃败将历时更长、伤亡更大,但毫无疑问,一个几乎同样的命运正在等待着这位后来的侵略者―――希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