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刻赤半岛落入德军之手,只有塞瓦斯托波尔还被苏军控制着。佩特罗夫将军指挥苏军在塞瓦斯托波尔对德军第11集团军进行了英勇抵抗,一直坚持到1942年5月。12月27日,苏军第51集团军与第44集团军的登陆部队在费奥迪斯亚登陆,克里米亚东部的形势发生变化。同东线其他地方类似,这里的德军开始意识到无法击退苏军,也无法占领塞瓦斯托波尔。此时,德军已经与苏军陷入对峙状态,这使得希特勒暴跳如雷。希特勒认为,占领克里米亚是德军向高加索推进的必需条件,德军原计划在1941年向高加索推进,现在看来将要被推迟到1942年。
截至1942年3月,尽管德军建立了前沿阵地,却在企图击败苏联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大败而归,三个德国集团军群丧失了同时发动进攻的能力。截至1942年1月31日,东线陆军伤亡高达万人,接近最初兵力的1/3,这种损失几乎不可能得到弥补。1942年5月1月,南方集团军群的步兵总数只有最初兵力的一半,中央集团军群与北方集团军群的兵力已经下降到最初的35%。自1941年6月以来,德军装甲部队损失了4200多辆装甲车辆,至1942年3月31日,德军在东线的16个装甲师中,只有140辆坦克具备作战能力。德军损失的摩托化车辆与马匹分别为万辆和万匹,严重削弱了德军的机动能力和后方供应能力。1942年,当南方集团军群还在展开殊死进攻的时候,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与苏军展开了防御性的阵地战。苏军在1941年的损失骇人听闻,红军伤亡600多万人,被俘300万人,损失坦克万辆。尽管这种损失极其惨重,兵力却能够得到及时补充,而且苏军能够对补充的新兵员进行训练。虽然需要时间,但苏军仍然在德军的强大攻势下幸存下来。
可以说,德军在击败苏联的道路上只差毫厘,与最终的胜利擦肩而过。事实上,德军在对苏战争的前两个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种胜利相当完美,几乎无法超越。然而,德军计划通过一场战役击败苏联,他们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根本不可能仅仅通过战术胜利的累积而在一次战役中击败苏联。在波兰、法国以及巴尔干的相继胜利,使得德军指挥官更加趾高气扬、不可一世,他们自以为是地认为,通过“大规模歼灭战”取得的战术胜利就等于取得了战略性胜利。德国国防军曾认为,进攻苏联只不过是在不同的地点打一场完全相同的战争。然而,在付出惨重代价之后,他们才意识到,这根本就是在不同的地点打一场完全不同的战争。
德军只有经过缜密计划战斗顺序,充分应用资源和卓越的战术,“通过一场战役取得战略性军事胜利”的作战思想才可能对苏联产生作用。但是,这需要以一种系统化、完全具备可操作性的战役方式来展开进攻,而不是以一种战术性、以战斗为中心的方式进行。然而,德国陆军传统的作战思想以及他们在1939―1941年期间取得的令人瞠目结舌的成功,阻止了德军优秀指挥官对于这种不断发展的战争艺术的理解。到了1942年3月,希特勒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已经完全陷入困境之中,为此必须在1942年实现1941年没有实现的目标:通过一次战役就击败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