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罗卓英重设长官司令部(1)

中国远征军 作者:方知今


罗卓英听信史迪威的建议,匆忙撤退。但决心下得太迟了,战场已一片混乱,以至他们的车队沿途因各种原因而失散,到达温藻车站时,长官部中美双方人员,仅剩不足三百人。

这时军事情报完全失灵,因为各部队之间联络混乱,长官部收到的各部电报,汇总情况往往是矛盾的,罗卓英心急如焚,因为他已经意识到自己把十万远征军丢掉了!再也无法将各部队号召到一条路上来,统一指挥突围。他不知该怎么收拾这残破的局面,只好糊里糊涂跟着史迪威乘上火车向北行进。

火车到达印道,不能再向前开了,因为据铁路员工说:开向密支那的铁路,已遭日机轰炸破坏。印道车站挤满了难民,各种可怕的消息,在难民中流传,增加了恐怖气氛,也使秩序更为骚乱。

史迪威确信缅北已被日寇占领,他对罗卓英说:“我们不能继续向北突围了,必须马上向印度撤退。你马上向杜聿明下令,叫他将部队带到卡萨转温藻,沿着我们的路线向印度撤退!”

罗卓英此时心犹未甘,他说:“我们还是在这里等候第五军赶上来。根据目前收到的电报分析,至少新二十二师,新三十八师和第九十六师是向我们这边撤退的。这样,我们还可以集中三个师的兵力向北突围!”

史迪威冷笑着问:“你能驾驭杜聿明吗?部队集中了,他不听你的命令,到那时情况危急,我们想走都走不了,只好跟着他走。你想想看,那将是什么情况?”

罗卓英听了这番话,便想起入缅以来杜聿明与自己带有成见的矛盾以及杜聿明那刚愎自用的性格,不禁动摇了。

其实史迪威是怕杜聿明赶到,战乱中会将他抛弃,那就死无葬身之地了!所以他竭力怂恿罗卓英马上和他向印度撤退。

“你们中国民间不是有这样一句俗话吗——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失败的责任由我来负,你还管他们做什么呢?”

罗卓英暗想:史迪威的话也并非毫无道理,参谋团撤退并没有打招呼,林蔚同是陈诚系统的人,也没有向他打招呼。杜聿明带着部队,怎么也能冲出重围的。因此,他命电台向杜聿明及所有能联系上的部队发报,命令各部队撤往印度。

史迪威见罗卓英照他的计划做了,十分高兴,马上命人用重金雇用当地缅民,为他们带路并帮助搬运物品,由印道走向印度。

这一行三百多人所走的道路,即是尔后新三十八师孙立人部队所走过的道路。但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小得多,首先是赶在雨季之前,河床干涸,便于行走;其次是有缅民带路,没有走弯路。所以要比新三十八师顺利得多。

即便如此,当他们到达英帕尔时,只剩下了不足一百人。而且史迪威因患回归热病倒了,送往美国设在印度德里的陆军医院治疗,罗卓英被撇在一边,几乎没有人理睬。

长官部的人员只有极少数跟着罗卓英来到印度,绝大多数是随杜聿明的第五军撤退的。现在残缺不全的人员,根本不可能形成机构,史迪威一走,英国人甚至不理睬他,使他处于尴尬境地。他惦记着第五军,惦记着新三十八师和其他部队。他要求英军派飞机去寻找,却不料被告知:日寇已由缅甸跟踪而来,英帕尔十分危险,所以要求他带着他的人赶紧离开。实际上他也看到英印军在匆忙调动,是战前风声鹤唳景象。

罗卓英无奈,只得发电报向蒋介石请示。蒋介石回电说:第五军已向缅北突围,要罗卓英移到阿萨姆省力多去等候消息。他只好带了几十人离开英帕尔去力多。

但是,到了力多之后,他既成立不起机构,也得不到英国人的支持,几十人的衣食住行都得不到照顾。英国人什么消息也不告诉他,各部队联系中断,重庆向他询问,他向重庆询问,彼此都没有可以告慰对方的消息。

最后,还是新三十八师到印度站稳了,得到了英国人的承认之后,孙立人派人与他取得联系,从新三十八师所得到的给养和经费中,拨出一部分供给罗卓英使用。

孙立人在部队安定以后亲到力多会见罗卓英。罗卓英已经得知新三十八师的情况,所以见了孙立人后,不禁苦笑道:

“早知英、美背信弃义,还不如战死缅甸战场!”又说,“你现在还好吧。当然,你是从美国军校毕业出来的人,他们尚能另眼看待。这样也好,总算远征军在印度有了立足之地,为以后杜光亭的部队到来打下了基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