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完满才是人生(1)

拆掉人生的壁垒:听季羡林讲人生智慧 作者:逸儒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在《季羡林谈人生》中,季老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季老在走过了近一个世纪漫漫人生旅途后道出的质朴真理。但在芸芸众生中那些所谓的“聪明人”,却常常抱着一个理想主义者吹毛求疵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对待人生,其结果只能换来日日焦虑,反而错过了唾手可得的幸福和快乐。

有个小故事说,某国王有七个公主,这七位公主不但容貌足以闭月羞花,而且每人都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所以,国王就送给她们每人一百个漂亮的发夹。

一天,大公主醒来,一如往常一般梳理自己漂亮的头发,却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于是,大公主就到二公主那里拿走了一个;接着二公主也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便拿三公主的;三公主又拿了四公主的,四公主如法炮制拿走了五公主的;到最后,六公主从七公主那里拿走一个发夹补足自己的100个,七公主的发夹便只剩下了99个。

第二天,邻国英俊的王子突然来到皇宫,并对国王说:“昨天我养的珍珠鸟叼回一个美丽的发夹,我想这定是上天赐予的缘分,我希望能迎娶这发夹的主人。”

公主们听了这件事,纷纷说发夹是自己丢的,但是她们头上都整齐地戴着一百个发夹,只有七公主因为少了一个发夹,美丽的秀发长长地垂了一地,令王子为之倾倒。

当然,这故事的结局就是王子与七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毫无悬念的套路,但从中却提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一定要补足那100个发夹呢?这就是我们很多人之所以痛苦的原因。100个发夹才是完满的,才是对的,所以当只有99个的时候,就拼命地去找丢掉的那一个,这样就白白错过了99个发夹所带来的快乐。丢了西瓜去捡芝麻,其实是很多聪明人穷其一生在做的一件蠢事。

有了工作的人,嫌工作不够轻松,工资不够高昂;有家的人,嫌老公不够成功,老婆不够漂亮;有车开的人,嫌车子不够高档,开着不够拉风;有房子住的人,嫌房子不够阔气,位置不够黄金……总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总有不够好、不够满意的地方,即使已经有房有车,仍旧觉得自己不够成功,不够富有,恨不能一夜之间成为巴菲特、比尔·盖茨,成为丁磊、马云。正是这种对人生完满感的强烈需求,导致我们的社会被包裹在无限的浮躁和焦虑当中。所以,某期《新周刊》把我们这个社会说成一个充满失败感的盛世。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论断,本身我们拥有大国崛起的自豪感,但同时,我们对成功对物质拥有的过度渴求,导致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一种失败者的心态。这,是我们整个社会的病痛。

我们想拥有一切,就像2008年的奥运开幕式一样,我们追求的总是那种万人步伐一致的美满。当然,这种效果的确能让全世界感到震撼,是非常伟大和成功的,但是我们更应该去看看温哥华冬运会的闭幕式,他们安排一个小丑装扮成修理工让开幕式上未能升起的柱子缓缓立了起来。这种对错误和对不完满的态度,正如那个小丑的装扮一样,嬉笑怒骂而已,四根柱子立了三根又能怎样呢?这是个失误,人生充满了这样那样的失误,而这,正是我们的生活。

很多人应该都听过“空杯心态”这种说法,其渊源来自那个著名故事。

德高望重的禅师到某寺庙去拜访,见到一个态度傲慢、自视甚高的小和尚。禅师便请小和尚饮茶,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禅师还是一直不停地倒,结果水溢满了茶几。小和尚见此大惑不解,问:“杯子已经满了,为什么还往里倒呢?”禅师说:“是啊,既然已经满了,为什么还要往里倒呢?”

这一反问,不过是暗示小和尚,杯子如人,太满之后就不会再盛下任何东西,做人做事,要有空杯心态,方能万物圆融,一览于胸。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