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寸光阴不可轻(1)

拆掉人生的壁垒:听季羡林讲人生智慧 作者:逸儒


我引一首宋代大儒朱子的诗: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明白易懂,用不着解释。这首诗的关键有二:一是要学习,二是要惜寸阴。

——季羡林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管你是巨商富贾,还是平民百姓,每天都有24小时,不会因为你富裕就多一分钟,也不会因为你贫穷就少一分钟。所以,同等的时间,有的人将之花费在学习和努力上,故此取得了成功;有的人则花在游戏和无聊上,故此没有成功。

季老一生学问成就之取得,跟他严格利用时间、绝不浪费时间有很大关系,这一点是有硬性论据的。例如,季老每天凌晨四点就起床开始读书,北大所谓“朗润园里第一盏灯”就是季老的灯,很多拍摄季老的专题片都有提到这个片段。试想,一位高龄老者,每日清晨一灯荧然,孜孜不倦寻找学术人生的真谛,的确够后生晚辈学习敬仰的。

当然,季老向来是珍惜自己时间的。在《牛棚杂忆》中季老陈述了翻译印度古典文学史诗《罗摩衍那》的过程。当时,季老刚从牛棚中被解放出来,尚且不能自由活动,但被分派到女大学生宿舍做“看门人”,俨然就是一个“传达室老头”。就在这种外部环境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季老开始偷偷翻译《罗摩衍那》。晚上,季老把印度史诗粗粗翻译成白话文,并写在小纸条上,白天在做“看门人”的工作间隙,再把纸条偷偷拿出来仔细润色加工。如果季老够“明哲保身”,他完全没有必要冒着风险搞学术工作,但一个学术成功者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不能容忍把时间白白浪费在工作之外的事情上。

古往今来,那些取得成就的人,都是善于利用并分外珍惜时间的人。国人都很尊重的革命斗士鲁迅先生就非常珍惜时间。鲁迅12岁的时候在绍兴读私塾时,父亲正患重病,两个弟弟又比较年幼,母亲作为女性不方便抛头露面,于是鲁迅就担负起了为父亲抓药,到当铺当当,帮母亲处理家务的任务。面对这样繁杂的生活负担,少年时代的鲁迅就学会挤压时间,以保障学习任务的完成。后来我们所了解的鲁迅,一生都在与时间赛跑,“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会有的”,作为鲁迅关于时间最为著名的格言,曾经是很多人的座右铭。在鲁迅眼里,时间就同生命一样重要,“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正因为如此,鲁迅非常讨厌那些没事无聊而八卦的家伙。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经出过一个非常有趣的谜语,说:世界上哪样东西最长又最短,最快又最慢,最能分割又最广大,最不受重视又最值得惋惜;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如果作为一个谜语,大概需要认真动动脑筋,但如果放在这里,显而易见拥有如此伟大能量的东西就是——时间。

这个世界上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件比时间更重要的东西,因为时间是不可逆的资源,河水污染了还可以治理,森林砍伐了还可以重新种植,时间流走了就没有了,它们不可能再被追回或再生。所以,说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并不过分,因为时间的昂贵程度已经大大超越了物质可衡量的范畴。真的很难想像,如果时间可以交易,可以再生,那或许可以成为最具暴利的产业。

当然,话又说回来,只知道珍惜时间还是不够的。如果没有效率这个前提,即使一个人不睡觉把24小时都拿出来刻苦奋斗,也只能算是另一种形式的时间浪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