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第三列,就是六腑了,有个成语叫肝胆相照,也就是说肝胆相表里,它是表里关系。心与小肠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是什么关系呢?比如说这个人心经有热,这种热要下移小肠,那么势必要诸于膀胱,所以膀胱经有热,于是在小便的时候可能会感觉到灼热感,这是通过几千年的验证的,所以心与小肠相表里。再看脾和胃,脾与胃一升一降,脾胃一家它也是相表里的关系。肺主气,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个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当然对于现代医学可能是无法理解的,比如说像老人,尤其年岁比较大的人、体弱之人、气虚之人,大便的时候,为什么要攥拳头呢?这就是因为他气虚了。那么对于有些人,比如像有些人的便秘,对于医术不错的中医只要一看就知道这个人便秘,为什么呢?因为患者肺气弱,采取治疗的方法便是补充肺气,这样治疗则他的大便它就通畅了,所以说肺与大肠是一种表里关系。肾与膀胱也是相表里的关系,这个大家都很明白,不言而喻。
刚才我们提到的都是内在的,那么对外又是怎样呢?中医看病是看相,相首先看的是五官,比如像肝与目,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通过五官的变化来得知你内脏有何病变。通过这个体系图我们还能看出五脏还主筋脉肌肉皮骨。
现在我们再看情智,情智的变化对五脏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也就是人体情绪的变化对五脏的功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常说某个人爱发脾气爱发怒,就说他肝火旺,为什么说肝火呢,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怒伤肝。再就是喜伤心,思伤脾, 思虑过多了那你就要伤脾,悲伤肺,恐伤肾,这些都是古人通过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将人体内部的这种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乃至于经络与外界的自然的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经典的总结。
在这个体系表里还有一个五季,五季就是春夏秋冬四季再加一个长夏,五季也对应着五脏,在哪个季节养哪个部位可以此做参考。还有五气,五气就是风火湿燥寒,这与五脏也是对应关系。再就是有五味叫酸苦甘辛咸,这与五脏也是一一对应的。我们再看体系表发现还有五化,五化就是根据自然气候的变化与五脏相对应,比如冬天要藏精养肾就是这个道理。再看五位,用方位来描述五脏的关系。最后就是职能了,用了一个职务的比喻将五脏的关系给描述出来。
通过这个五脏体系结构图我们可以看出中医构建我们人体结构实际上是与情智与饮食与外界自然气候变化等等是有非常大关系的。这其实是一个庞大的体系结构,如果我们把它掌握了不但是掌握一种五脏与外界的关系,而且还实际上掌握了一种思维模式。当我们掌握之后也就明白了寒伤哪儿,寒伤水,水是什么呢?肾水之脏。
太高兴了也不好,因为中医讲叫不要过,什么都要有度。作为人,不急是不行的,但是急过了也是不行的,要符合儒家的这种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人太高兴为什么不好,喜伤心。通过这个结构图我们还能发现它们彼此之间还有一种关系叫做相生相克的关系,比如说水生木,这个大家都能理解,比如说木生火,大家也都能理解。比如说相克,那么金克木,我们肯定是要拿铁器去伐木去。这就要求我们将自然属性、地理属性乃至于将天文的这种规律来结合我们的人体,将人体置于天地间构成了这么一个大的五脏的模型。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中医是一种思维模型,一旦我们掌握了这种思维模型,也就打开了养生大门。缺什么补什么,以这种原则,任何人想骗也骗不了我们,而且我们知道的养生方法不是具体的一个方法而是去打开养生大门的方法。孔子有这样一句话叫“行而上者谓之道”,我们掌握了这个方法也就“得道”了。具体市面上的那些小计小方法,那是雕虫小技。所以我们古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授之鱼不如授之渔”,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如果大家花时间把这个五脏体系结构图研究好了,掌握了它们彼此间的关系,也就掌握了养生的方法。在家里可以用食品做原料,来构建养生之厦。这个还能指导我们如何消费,吃哪样用哪样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