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母语、信仰和道德观念。早在出生之前,这一切都已经注定。我们无从抉择是否应该信任,抑或是怀疑周遭事物。我们甚至连选择自己名字这样的小事都无能为力。
当我们还是小孩时,无从选择属于自己的信仰,我们选择了认同社会主流意识。认同感是加深印象的惟一途径。社会主流意识虽然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可如果不加以认同,就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旦我们认同它,相信它,就萌生了信念。有了信念,就会无条件地信任。
当我们还是小孩时,相信大人所讲的一切,我们无条件相信他们,有了强烈的信念,以至于这种信念主宰了我们的一生。并非是我们选择了这些信条,我们甚至作过抵抗,却无力撼动,最终选择了妥协。
教育小孩形成一定信念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教化。它教会我们如何生存和认知。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不断向我们灌输约定俗成的理念,继而形成了贯穿我们一生的信念。起初,他们教小孩识别事物的名字:爸爸、妈妈、牛奶、水杯……日复一日,在家庭里,在学校里,在教堂里,从电视里,他们告之我们如何去生活,哪些行为是可取的。社会教育我们成为文明人,让我们清楚男女有别;教我们学会评价,评价自己,评价别人,评价友邻。
教化往往使用驯服宠物的方法教育小孩,即奖善罚恶:称赞听话的小孩,而责备调皮的小孩。
不遵循社会规范,我们将受到责罚;反之则得到称赞。责罚与称赞往往接踵而至。不久,我们开始畏惧责罚,而渴望称赞。最好的称赞是来自父母、兄妹、老师和朋友的关注。为了赢得称赞,我们渴望别人的关注。
称赞让人如沐春风,心旷神怡。为了获得称赞,长期以来我们生活在他人的意愿中;为了逃避责罚,我们伪装自己的本性,讨好他人,努力成为他人眼中的好孩子。我们讨好父母,愉悦老师,满足牧师,扮演各种不属于自己的角色。我们违心地生活,害怕被他人孤立;我们如履薄冰,惟恐他人不够满意。最终,我们彻底迷失了自我,成了父母理想、社会期盼和宗教信仰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