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节:关东参王(12)

关东参王 作者:严岐成


既然这样,赵秀英和杨怀仁说:“我们还是先回旅店吧,孩子在这儿,许春丽肯定会来找的。”

两个人带着小女孩回到旅店,那个小女孩看到床铺,一头栽下就睡着了。等到天黑,许春丽仍然是踪影皆无。这个时候,那个小孩方才醒来。醒来之后的孩子竟然说不清她们家住哪儿,只是怯生生地瞪着两只大眼睛看着他们,那样子好像随时准备逃走。

赵秀英百倍小心,她哪儿敢放她走?起码她在这儿,就有许春丽过来的希望。她要是跑了,这么大的吉林市上哪儿找许春丽去?

一连三天,许春丽不见,那女孩倒和赵秀英处上了感情,每天贴着赵秀英不放,口口声声喊她“赵姨”。赵秀英仔细观察,小女孩倒是眉清目秀,也十分的伶俐。提起许春丽她也叫:妈妈。可从语言中一点听不出她们有母女的感情。三天不见面,女儿也绝不想妈妈。真是怪了!

赵秀英决定打上车,让小姑娘领着她去找家。赵秀英认为,找到家就找到了许春丽。小姑娘倒也记路,她们坐在三轮上,走了好几条街,对着一个铁路桥洞,小姑娘说那就是家。这让赵秀英大吃一惊,向周围的人打听。他们说,那里住着一群孤儿,白天出去乞讨,晚间住在那儿。

这让赵秀英更加纳闷,问那小女孩,她又说不出更多的什么来。无奈的她只好往回走,走到距自己的旅店还有一条街的地方,她突然发现了一块横匾,

上书“关东参行”。

难道这近在咫尺的地方,就是她要找的关东参行?意识到这一点,赵秀英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两眼发黑,天旋地转。

6

在长白山南麓沟壑纵横的群山里,突然出现了一块小小的平原。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从这里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流去,三江开源造就了这块群山怀抱的平川。平川的上面建了一座城池,城分五门,为东门、北门、西门、南门和小南门。五门之上是巍峨的箭楼,箭楼下方都悬着一块匾,上面是龙飞凤舞的三个大字“抚松城”。这是抚松城里的第三任县长张子清的墨宝,这位晚清的秀才,民国的县长,一幅颜体字写得凝练浑厚,纵横跌宕。

他的功名虽然来自晚清,可他对于昏庸没落的大清帝国没有任何好感。纵观天下大事,他更喜欢南方的革命党。县衙的后堂悬着的一块匾也是他的手书,竟然是孙中山大总统的名言“天下为公”。他自己也是一套中山装,长袍马褂和他从来无缘。但他目前必须听从奉天城里的督军府,革命党的事情只是他脑海中的印象。

这不,新来的警察局局长据说是督军府示意省城,省里直接派到抚松城里来上任的。他一个县长,无非是接到了一个省府行文的通知。身为一县之长,警察局局长的任命竟然事后才知,他的心中不免生起一股不平之气。

多年的宦海沉浮虽然已经磨炼得他如松花江的鹅卵石般圆滑,可心中的难过只有他自己知道。因此,这个新任警察局局长的数次拜访都被他以身体不适为由而拒绝。

县衙内外三进,这几天大门没开,有什么公文都是门房从侧门递进。其他的事情都有师爷代理,他自己闲步后院,观赏栽在那里的几棵秋菊。时值仲秋,早晨过来,几朵花瓣散落满地。他突然想起“王荆公三难苏学士”中,“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这长白山区温差很大,中午还艳阳高照,一夜秋风竟引得菊花铺地。

面对那几朵散落的花瓣,张子清捡起了一朵。那花瓣细软如绸,柔滑光

洁,表皮吹弹可破。如此柔弱的花瓣竟然在凛冽的秋风中生存数天,已经实属不易了。

这位饱学的秀才,拿着那朵可怜的花瓣心中感慨万端,正在这时,门房通报:“有人拜访!”

张子清潜意识中感觉还是新任的那位警察局局长,他有些恼怒地说:“不是告诉你们,我身体不适,暂不见客吗?”

“这次来的是个日本人,他说务必要见县太爷。”

日本人?日俄战后,日本人控制了中东路。东北这块地盘就迎来了多事之秋,日本浪人,日本商人,鬼一样钻进了这关东山里的每一个角落。抚松城如此闭塞,竟然也有日本人在此经商。他们开了一个中井株式会社,在县城东关办了一个“东烧锅”酒厂。为首的叫中井国夫,是什么社长,今天来的肯定是这个日本人了,张子清想了一想,挥挥手说:“请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