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长这么大,除了之前短时间来美国参加过一个三周的旅美英语夏令营,其他国家没有去过。所以,我是在中国环境里长大的典型的中国人。当然,在国内,我也去过不少地方。即便是在国内,各地的语言、饮食等生活习惯还有所不同,更何况不远万里来到大洋彼岸,这里的人们不光语言完全不一样,连长相也完全不一样,更不要说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了。
来之前,我曾担心这里的人们会歧视我这位来自中国的学生,之前也听到不少有关种族歧视的报道。来到密歇尔镇读书,我发现这里的人们有着非常接纳和开放的心态,这么小的密歇尔高中,居然接收了来自中国、德国、厄瓜多尔等多个国家的留学生。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一起时,大家彼此尊重,也很愿意借机多了解其他国家的不同文化,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多元文化的受益者。我后来才知道,评估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其留学生比例也成为考核的指标之一。
美国本来就是一个由多元文化组成的国家,你要问其当地人的祖籍来自哪里,每个人都可以给你讲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故事。如果一个人告诉你他有1/4法国血统,1/4英国血统,1/4德国血统,1/4芬兰血统,你可不要惊讶!在这里我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做多元文化。
我最愿意介绍的就是这里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的节日了。这里的节日与中国的不同,咱们的春节、中秋节、元宵节等在美国都不是法定假日。像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等这里也不过。
美国法定的节日有1月1日的元旦,5月31日的纪念节,7月4日的国庆节或独立日,9月1日的劳动节,11月最后一个星期五的感恩节(也称万圣节),12月25日纪念耶稣诞生的圣诞节。在这6个节日里,全美国放大假,除非某些事先约定需加班加点的服务人员,例如警察、保安、水电工人等,其他人一律放假。
感恩节是美国特别的节日。17世纪初,英国清教徒遭到迫害,于是102名清教徒登上“五月花”号帆船,到达美国开始新生活。然而,因为不适应当地环境,第一年冬季过后,只有50人幸存。第二年春天,当地印第安人送给他们很多必需品,并教会他们如何在这块土地上耕作。这年秋天,移民们获得了大丰收,于是11月底,移民们请来印第安人共享南瓜、火鸡等丰盛佳肴,感谢他们的帮助,感谢上帝赐予的大丰收。从此,感恩节变成了美国的固定节日。
美国感恩节有些像咱们的春节,也有长达4天的假日,并且是传统的家庭团聚的日子。感恩节期间,散居在他乡外地的家人,都要赶回家过节,这已经成了全美国的习俗。此外,美国人一年中最重视的一餐,就是感恩节的晚宴。在感恩节的夜晚,家家户户都大办筵席,物品之丰盛,令人咋舌。在节日的餐桌上,上至总统,下至庶民,火鸡和南瓜饼都是必备的。最令我难忘的是,当地人会在感恩节,邀请他认识的远离家乡的,像我这样“无家可归”者一起分享这样的丰盛晚宴。在美国的第一个感恩节,我的体育明星教练里昂,邀请了我去他家共享感恩大餐。那天那个巨大的火鸡给我的视觉冲击至今难忘。那是我在美国度过的第一个感恩节,它让我感受到爱的温暖。每逢佳节倍思亲,至今每年感恩节,我都要打电话问候里昂。
美国还有几个有代表性的民族节日。最典型的例子像是每年2月19日的马丁·路德·金日。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为了争取黑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合法地位倾尽了毕生心血。《我有一个梦想》便是他在黑人人权运动顶峰时期的杰出演讲。他于1969年被极端种族主义分子暗杀。美国政府为了纪念他对民主与和平做出的贡献,决定将他的生日2月19日订为马丁·路德·金日,并将每年2月订为黑人历史月。这一天所有公立学校都不开课,以示纪念。
如果说马丁·路德·金日是一个有政治代表性的独特的美国节日的话,那么,在每年10月31日的万圣节对美国小孩子来说可谓最激动人心了。在这天晚上,小朋友们都打扮成各种各样的小鬼、小动物或卡通人物,然后挨家挨户的敲门索要糖果或谜语、小故事。大人们在这一天也都准备好了糖果,等小朋友们走上门来时,送给他们。小朋友们经过一个晚上的“辛勤劳动”之后,会坐在地上一边数自己的“战利品”,一边品尝各种各样的糖果。要来的糖果自然是越多越好,有的小朋友一个晚上可以收集到满满一小桶的糖果。除了小孩子,高中和大学的学生们有的也去要糖果,但18岁以上的学生们更多的是去参加万圣节化妆舞会。这天晚上,校园内外会有各种不同的化妆舞会。
除了上述节日,美国还有母亲节、父亲节、情人节、犹太人的逾越节(Passover)、纪念耶稣复活的复活节(Easter)、爱尔兰族裔的帕特里克节(St. Patrick's Day)等。是不是种类繁多?咱们中国人的春节,也随着在美国的中国人数不断增加被不少商家编入了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