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美国留学遇到各种的困难,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清楚自己的目标。我始终清楚自己到美国是来留学的,学好并能按时毕业是我第一年的目标。目标明确了,即便遇到问题,也不会被吓倒,反而会全力以赴克服困难。
当我发现自己的英语很有限时,我敢于面对,而不是躲着藏着不敢说。我不怕出丑,鹦鹉学舌般地重复同学、老师们所说的话,尽我所有的时间与能力去模仿他们讲话时的口吻、语气。我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与当地人交流,例如用餐、体育活动、逛商店都是交流的好机会。即便没有人交流时,多听录音并大声模仿也是学习语言的好办法。就这样,我在两个月左右的时里,基本掌握了美式英语的发音。后来我更感觉到美式英语的发音,比英式的要简单和动听,因为它更接近北京话。这两种英语的发音上,一种很明显的不同在于某些单词发音时卷舌。比如,car(汽车),在英式英语里读出来是“卡”,而在美式英语里读“卡儿”。这种差异有点像普通话与北京话的差异,普通话说“小汽车”,而北京话就读成卷舌,带儿化韵的“小汽车儿”。
在国内,我学习起来从来没有这么大的劲头。现在看来是动力不足,没有那么强的紧迫感和明确的目标。到了美国,如果语言关不过,会影响我今后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试想,一件你原本会做的事,但由于语言的困难使你无法理解对方的需要,而没能做成,那是多么懊恼和郁闷啊!只有通过语言关,才能拥有了解美国的基本工具。所以我当时决心很大,再难也要攻克。
留学一年之后,我有幸代表优秀学生团体,在高中毕业典礼上发言。之后,校长悄悄告诉我,若不是我用中文“谢谢大家”结束了发言,他差点忘了我是位外国学生。
语言关是我要攻破的最大营垒,拿下了这最重要的、最难的,我的信心一下增大了许多。其他困难相对小得多,就等着我一一攻破了。接下来就是计算机这一关。
我刚到密歇尔高中时,可以说是个十足的计算机盲。记得第一次上计算机课,我都不知道如何开机,更别说基本操作了。最让我头疼的是各科老师都要求学生将作业打印出来以便批改,手写的作业会被扣分。我当时的打字速度远远没有手写得快。可为了交上令老师满意的作业,我只好先将作业用笔写好,再照着写好的内容,在计算机键盘上,硬着头皮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找,每完成一次作业都是异常艰苦。我意识到如果不学好计算机操作,那我将无法有效地学习。于是在一个小时一堂的计算机课里,我前半个小时只专心练打字,后半个小时学习具体的计算机功能操作。就这样,每星期上四次课,我一直坚持了整整一个学年。终于,我从一分钟只能打4个单词的水平,提升到一分钟打46个单词,并学会了Word和Excel等大部分办公软件的操作,甚至还设计出了我自己的网站。
接下来的一关是考驾照。在美国,学习开车是生活的基本技能之一。大部分美国家庭都拥有两三辆车。美国公路交通四通八达,而且极少数路段设有收费站,驾车出行十分便利。像密歇尔这样的小城镇,没有发达的公共交通设施,所以私家汽车尤其重要。例如,从我寄住家庭瑞克的住地到小镇上购买食品,汽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学生们上学都是由校车在固定的时间接送到家门口。要在这里学习、生活,我就不得不学习开车。
在国内,学开车要去驾驶学校,而在美国,大部分人都是由父母教的。像我这样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可以选择高中的驾驶课。这里的驾驶课是免费的,学校专门提供一辆性能良好的自动档轿车作为教练车。每次学生驾车时,老师便在车顶上挂上“教练车”的牌子,提醒旁人小心避让。
在美国考驾照要过笔试和路考两道关。笔试主要考驾驶员对交规的熟悉程度。只有先过了笔试,才能有资格在监护人的监督和指导下练习上路开车,这位监护人必须有驾照,且年龄在21岁以上。当累计6小时驾车经验,并且有6小时前排座位乘车经验后,才能获得参加路考的准考资格。一次路考未过,则需等上一个星期才能再次考试。美国考官打分相当严格,为了确保过关者能安全上路行驶,他们不厌其烦,宁愿让准司机多考几次,也不会轻易放过一个“马路杀手”。
由于密歇尔小镇连红绿灯都没有,所以我的驾驶经验非常有限,遇到稍微复杂点儿的情况,就暴露出问题了。我的第一次路考不幸因闯黄灯考试未过;第二次路考,我又因为车速过慢影响交通,没有让行人先过反而抢在行人之前,停车技术不过关共三个失误败下阵来。两次考试失利给我的打击不小。自第二次考试失利后,我开始认真观察别人如何开车。经过半年的仔细观察和更多练习,我又去考了第三次。幸运的是,第三次路考我最终拿到了驾照。路考的失败经历,让我在驾车时格外认真谨慎。自从拿到驾照至今,我还没有吃过任何罚单,已经安全行驶了数万英里了。
其实在美国留学的生活里,需要攻克的难关远不止这些。但无论是什么困难,当我不放弃,努力去攻克时,就会发现我又成长了许多。每次不懈的努力,我不光获得成功,更重要的是获得执著、坚毅、顽强的品格。其实任何努力都不会白费,即便达不到预期的结果,只要尽力而为,一样可以收获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