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为什么不让我出去玩(2)

求求你,表扬我 作者:东子


■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教育不该“屏蔽”玩耍

从来信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家长不让孩子出去玩,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怕影响学习,二是担心安全问题。其实,这也是大多数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出去玩的理由。

我们先说说玩耍到底会否影响学习。

长久以来,我们的家长把“家庭教育”定义为“文化学习”,一提到教育孩子,张口闭口谈的无不是与学习有关的话题。很多家长认为,“玩”与“教育”是不搭界的,甚至是会起反作用的。在大部分人眼中,学习就要争分夺秒,“玩”是浪费时间,是会影响学习的。

基于这样的思想意识,一些家长,尤其是重视家庭教育的家长,是不会把“玩”列入到孩子的日程表中的。家长有这样的想法似乎也可以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历来崇尚“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方式,那些寒窗苦读的楷模被人们争相颂扬和模仿,而“玩”在大家眼中自然就是“不务正业”、学习态度不端正的表现。所以,但凡听到家长训斥孩子,说得最多的恐怕就是:“整天就知道玩!该学点东西了!”

在很多家长看来,玩只能作为一种学习之余的调剂方式,是纯粹的消遣,也可以说是在消磨时间。

玩和学习真的就是对立的吗?当然不是。其实,“玩”虽说是一种娱乐性的活动,但是它也具备一定的教育功能的。首先,它教会孩子认知。孩子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开始在玩耍中认识和感知世界,并在玩耍中学会语言交流,懂得人际交往。可以说,玩耍是孩子理解人生的开始。其次,它教会孩子做事。比如很多游戏需要和他人配合才能获胜,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会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会学会如何与别人合作。但凡游戏都有规则,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无法顺利进行下去,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会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在日后的生活中便会具备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

玩耍还能提高孩子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模仿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甚至还可以开发智力,促进大脑发育,提高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协调能力。所以我经常说,在很多情况下,“玩”其实就是“学习”。

安全要保证,玩耍也不该丢

接下来再和家长聊聊孩子的安全问题。

作为家长,除了担心孩子的温饱,恐怕最不放心的就是孩子的安全了。无论是玩耍还是做其他别的事情,安全教育都要贯穿始终。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但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不告诉孩子具体的安全防范措施,而是一味地禁锢,是不科学、不明智的做法。所以,如果您也像信中的那位家长一样,那可真要好好反省一下了。

现如今的社会治安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中小学生遭到不法分子侵害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一定要让孩子学会正确认识遇到的人和事,明辨是非,提高警惕性,消除对危险的麻痹和侥幸心理。同时也要树立自我防范意识,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方法,增强自身的防范能力,使自己在遇到异常情况时,能够冷静、机智、勇敢地去应对。

如果孩子小,那么在他(她)出去玩耍的时候,我们就要告诉他(她),别让器具(器材、玩具)伤了,不要和陌生人走等安全注意事项。如果孩子大一些了,比如像信中这个孩子一样,是个初中生了,那么家长要告诉他们,不要和陌生人搭腔,不要单独行动,最好和同伴在一起,不接受陌生人的钱财、礼物、食品,不搭乘陌生人的便车,不接受陌生人的邀请同行,不独自往返偏僻的街巷、黑暗的地下通道,不独自一人去偏远的地方游玩,等等。

我的女儿与信中女孩同龄,每周我都让她出去玩,有时是和三五个小姐妹相约游乐、唱歌,有时是自己去购物、逛书店。不管是和别人一起出去,还是自己单独出去,我都要叮嘱她注意安全。由于从小就对她进行安全教育,所以孩子每次都是高高兴兴地去,快快乐乐地回。

大一点的孩子如果是和同伴出去玩,家长一定要了解清楚,都有哪些同伴,去哪里玩,玩些什么,并要和孩子约定好回来的时间。另外,除了自己孩子的联系方式,最好还要记下同伴的手机号码或家庭电话,以便及时与孩子沟通。

当然,支持孩子玩耍也并非毫无原则,如果觉得孩子的人身安全存在隐患,要理直气壮地对孩子说“不”——不要让孩子单独和异性伙伴出去玩耍,还要告诉孩子哪些活动不适合他这个年龄段参与,沟通时要心平气和,口气不要强硬。

“玩耍”是孩子的基本权利

“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的基本权利。对于孩子来说,“玩”是最开心的事情,而对于父母来说,“玩”也是最佳的教子方式。孩子通过玩耍可以学到多少知识、增长多少能力,这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

所以,教育不仅不该忽略“玩”,反应该把“让孩子玩”、“教孩子更好地玩”纳入家庭教育中,使其成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学会认知,即获得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与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有效合作;最后是学会生存,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可以说,这四种学习是个人知识结构的支柱。

现实告诉我们,一个综合能力强、心里充满快乐、阳光的孩子,在学校的成绩不一定好,但走出学校后,无论他身处何地,都会因为适应环境能力强、生存能力强,而顺利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身的价值。所以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孩子学了多少文化知识、考了多少分,而在于他是否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如何实现教育的这一最终目的?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给孩子快乐!因为快乐的心情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自我成长等各方面都有影响。

那又如何让孩子快乐?还是那句话:给孩子玩的权利。

人们常说会玩的孩子最聪明,这话说得很有道理。在幼儿园里,爱玩且会玩的孩子常常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会把老师分下来的任务完成得很漂亮;在小伙伴的游戏中他们往往会成为领袖人物;在学校的联欢会上他们通常是引人注目的活跃分子,常常唱主角;这些聪明孩子的人缘还特别好,他们常常会是朋友中的核心人物。

一些家长在孩子读小学时,还给孩子一些玩耍时间,可上了初中后就看得紧了。得知我女儿是玩着上完小学的,有的媒体记者和家长就问我:在小学可以玩着过,但上了初中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到了初中还能玩吗?

我就告诉他们,范姜国一上了初中当然就不能像上小学的时候那样玩了,课程多了要学的内容也多了,需要占用的时间势必也多,所以玩的时间要逐渐减少。但是我依然可以保证:范姜国一仍然是中国初中生中玩耍时间较长的一个。

即便现在女儿已经上高中了,但她每周依然有足够的玩耍时间,比如在家里上网、看电视、玩各种棋牌,参加室外体育活动以及前文中谈到的和同学相约出游,等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