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为啥总看我日记、短信(3)

求求你,表扬我 作者:东子


保护孩子的隐私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格

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越大越不听话,再也不会像小时候那样,什么事都和父母讲了。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有事背着自己——比如把同学之间的书信和日记放到装了锁的抽屉里——他们就会感到不安,怕孩子染上坏毛病。于是不同的父母在关心孩子的时候就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家长就如信中的这位母亲一样,认为小孩没有什么隐私,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有的家长则对如何处理孩子的隐私表示很困惑。

我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多年,接触了不少来进行心理咨询的中小学生。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都表示家长曾经有过偷看日记、偷听电话等侵犯自己隐私的行为。尊重孩子的隐私,教育孩子保护好个人的隐私,是父母的重要职责。孩子有了隐私是成熟的一个标志,家长应该学会尊重。家庭是孩子最安全的港湾,如果父母窥探孩子的隐私,不仅会使亲子关系出现隔阂,更危险的是极易使孩子产生过激行为。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和心理,应该给他们独立的空间,家长不要私探他们的隐私。尤其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成人意识的增强,他们的隐私内容也会发生变化,而且隐私的范围将逐渐扩大。家长关心孩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过度的保护和干涉是极不妥当的。以强迫命令的方式来要求孩子对家长没有任何隐瞒,是会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的。

保护孩子的隐私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格。这方面做好了,孩子才会把你当成他们的知心朋友,才会告诉你他们的秘密,才会高高兴兴地接受家长的帮助和教育。

尊重和保护孩子的“隐私”,从本质上说就是尊重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在日常生活中,大人的一言一行都需经过大脑“过滤”,切莫在信口开河中无意“揭”了孩子的“隐私”,伤害了他们的自尊,进而对其心理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有人会问:“要这么说,那就得一切由着孩子了?孩子的私事家长也不能过问了?”

当然不是这个意思。过问是要过问的,但要明确“指导思想”,讲究教育方法。在尊重孩子隐私权的前提下,让孩子自觉自愿地与你谈他的小秘密。隐私是具有一定的相对性的,自己的私事对一些人是隐私,对另一些人可以不是。隐私可以转化,不信任你时是隐私,信任你了就可以不是隐私。家长要争取得到孩子的信任,使孩子主动、自愿地披露心事。

家长应该是子女最可信赖的朋友。如果孩子把心里话告诉你后,得到的不是真诚理解和有效指点,而是“授人以柄”之后的尴尬与被动,下次他怎么还会信任你呢?其实,孩子是喜欢沟通、也需要沟通的,不然他为什么会花钱用咨询电话去和陌生人交流呢?

请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一点自由的空间吧!为了孩子也是为了您自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