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节:前 言(4)

中国的威胁? 作者:(法)魏柳南


从中美之间长期的核战争威胁到由于中国对象牙的需求而导致非洲大象消失的问题,媒体每周都会给人们带来对中国的批评,并向人们揭露这个崛起中的超级大国对整个世界格局的稳定造成的威胁。从理查德·伯恩斯坦和罗斯·门罗1997年出版的那本著名的《与中国即将发生的冲突》到记者菲利浦·科恩的《中国会成为我们的噩梦吗?》,以及菲利普·马斯奈的《疯狂的中国》,一些相关著作的标题变得令人咋舌,并铺天盖地出现在书店的书架上。

逐渐崛起的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影响--发达国家因为不断增长的贸易逆差而变得脆弱,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与中国不是互补而是竞争关系,尤其是2005年关于纺织工业的分歧,使得中国与一些国家之间的火药味更浓了。这些国家既包括那些由于赤字增长显得脆弱不堪的发达国家,也包括那些与中国经济相互竞争的发展中国家。

诚然,这些作者都触及了那些当代中国有关失业、人权、司法机关的软弱或腐败的现实问题,也谈到了另外一些值得探讨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或者中国长期的战略野心),但是,通常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却是依据对意识形态(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考量,或者受美国对于国际关系看法(重视经济,社会自由主义,从实质上推进议会民主制,将对人权的定义作为战略威慑的基础手段等)的影响。

但是,这种视觉偏差随着奥运会在中国举行而在2008年达到了最大。这个能以拒绝参加奥运开幕式作要挟,强迫中国领导人做出让步的好机会不容错过。这样做的目的(也许有时是不知不觉的)旨在提示陷入经济衰退的美国和欧洲:中国好得令人无法忍受的经济不会为她打开通往强国的大门;她还没能力抵制西方的压力;说到底,19世纪还没有结束。国际价值观仍然掌握在西方手里,西方仍然可以为所欲为地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从"苏丹问题"到中国玩具的质量,从缅甸问题到"西藏问题",这都为掀起持续反华浪潮提供了很好借口。从"种族灭绝的奥运会"到CNN主持人的言辞,用语恶毒无所不用其极。在欧洲和美国,譬如说对犹太人使用这样的恶毒语言,都将受到司法干预,会因煽动种族仇恨而受到惩罚。为什么用在中国身上的这些恶毒言语却能得到司法和公众的宽容,为什么如此仇恨和歧视一个在不停地倡导国际社会和谐的国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