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写在养老院墙上的诗
凌飞为北京某家杂志写纪实报告,当他来到名待村时,黄三老人正躺在破烂的床上,这位曾经叱咤商场的老人,如?却落得如此凄凉下场。黄三老人回忆往事时,忍不住老泪纵横,他说自己这一辈子,吃过一般人都没吃过的苦,也获得一般人都没获得的荣耀,可是到头来却一无所有,这都是因为自己不会理财的结果。
他床边摆着一些理财的书,凌飞就问他,如果你早些时候看到这些理财书,那么自己的命运是不是会再一次改写。
黄三老人默然良晌,摇了摇头,感叹道:“即使我看到这些理财书,我打造的酒店产业依然会衰败下去。”
“为什么?”
黄三老人颓然躺倒在床,眼睛阖然闭上,曾经保养很好的手现在青筋毕露,痉挛地抓着被子,被子?时发出一种交杂着油味与霉味的奇特味道,凌飞不由皱了皱鼻子。
“想当初,我住的是金碧辉煌富的酒店,天天吃着山珍海味,品着最高档的美酒,我哪有心思去看什么理财书,我的财务顾问不是没有警告过资产问题,但是,我却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连他们的忠告,我都听不进去,我怎么可能去看那些书呢?……一个企业别看它是一个庞然大物,说到底还是借着银行的钱来维持着,当借款大大超过资产,而企业又经营不善时,倒闭成了无法避免的事,唉,小富由俭,大富由命啊……”
五星级酒店、宝车、别墅都已经离他远去。曾经拥有的八亿资?,一瞬间灰飞烟灭。
气氛显得有些尴尬,黄三老人哽咽的声音一度停滞,在沉默的空白当中,凌飞调整了一下沉重的心情,试图让话题变得轻快一些,却是徒劳无功。采访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当黄三老人邀请凌飞共进午餐时,凌飞婉言谢绝了,他无法咽下那馒头与咸菜。
杂志社要求写一篇有警戒意义的养老报告,凌飞趁着周末两天到处搜集素材,尽管黄三老人的事迹可以深度挖掘,但是凌飞觉得缺乏广度,于是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市郊的一家敬老院。
在敬老院里,凌飞随机采访了一个老人,他以前是国内某家知名企业的法律顾问。凌飞看?这里的环境比较差,没有独立的卫生间与浴室,大多的房间是几个人一起合住,于是就问道:“您老为什么不找一个环境好一点的敬老院呢?”
凌飞刚问了这句话之后,就感觉隐隐不妥,但这个白发如银的老人还是爽快地回答了他的问题。
老人说自己年轻时不懂得守财,整天跟一群朋友花天酒地,成家后也是大手大脚惯了,从来不在家做饭,吃饭就去上馆子,身上钱不够,就拿信用卡消费。夫妻俩每一个人都办了七八张信用卡,想买什么,只要心动了,就会买下来。到事业巅峰时期,存蓄大量增加,花钱更是随心所欲,车子旧了一点,就换成新的?嫌楼盘里的房子闷得慌,就卖掉房子贷款买别墅……说起那些年的风光,老人眼中光芒闪烁。
突然有一天银行从他的帐户中扣清信用卡拖欠费用时,他才蓦然惊醒,原来口袋里已经没有钱了,卖车卖房终于供完子女教育费用与还清了信用卡所欠费用,老两口已经没有房子可住了。凌飞又问,“中国人都讲究‘养儿防老’,这养老院的条件并不怎么样。您老为什么不搬去跟儿女住呢?”老人一时感慨万端,叹气道,“儿子们虽然已成家立业了,但是生活压力也不小啊。我儿子快到40岁了,还不敢要小孩,他们需要供房贷啊。自己年轻图快活,没有给他们留下?么,现在去他们家住,他们每天忙到半夜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我们去岂不是给他们添乱?”
老人接着又说道,“其实,虽然我住这里的条件差,但相比其他的老人来讲,已经算比较好的了。就在我住的养老院里,有的老两口还要出去工作,以交纳养老院的各项费用。至少我儿子每月除了交纳1000元的敬老院费用之外,还每月给了我们500元的零花钱。他们日子过得很紧巴,能够这样给钱我们花,我和老伴已经很满足了……我和老伴唯一心安的是我们不像养老院其他的老人一样,不是这病,就是那病,幸好,我们老两口身体还硬朗,没为子女们带来更多的负担。只是儿女们不能常来看望自己,有时很想念。”
老人虽然还是在微笑,但凌飞察觉到他的笑容显得有些苦涩,“不管怎么说,要怪就怪自己年轻时没有为年老打算,如果能为儿女们打好基础,他们也不致于每天忙得没时间看望我们。我们也不会住在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