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自助者天助之(9)

自己拯救自己 作者:(英)塞缪尔·斯迈尔斯


单从勤奋这方面来说,在英国作家里,几乎没有人写过那么多的著作,更没有人能写出那么多优秀的作品。用这些赞美之词来形容利顿爵士的勤奋一点也不夸张。在社交频繁时期,他完全可以去打猎、射击,去各种娱乐场所休闲或观赏戏剧,或者是去国内外的名山大川和人文古迹旅游度假,尽享旅途的乐趣——所有这些对一个热爱自由和休闲的人来说无疑是相当有吸引力的,甚至可能会使人沉迷其中而不愿再去进行那些艰苦而持续不断的工作。然而,利顿爵士还是抵制和拒绝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他辛苦创作的第一部诗集《杂草和野花》没有为他赢得名声;甚至他的第二部劳动成果——小说《福克兰》也同样没有成功。一个意志薄弱的人遇到这种情况,肯定会放弃创作,但利顿爵士没有,他继续努力,笔耕不辍。他从失败的阴影里走了出来,通过大量地阅读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最终他取得了成功。继《福克兰》出版后,利顿爵士在一年间里又完成了《伯尔哈姆》,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在他长达30多年的文学创作生涯里,有大量成功而影响深远的好作品不断涌现。

狄士累利则靠勤奋和实干精神,在社会政治人物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类似的好榜样。像利顿爵士一样,狄士累利的成功也是从文学领域起步的,他的作品《阿尔罗伊的神奇传说》和《革命的史诗》遭到了人们的冷嘲热讽,甚至被人视为神经错乱的标志。但他并没有选择放弃,最终,《康宁斯比》、《西比尔》和《坦康雷德》被证明是他创作出来的精品。

作为一个演说家,狄士累利第一次在国会下议院的演讲也是失败的,被人们讽刺为“比阿德尔菲的滑稽剧还要刺耳的尖叫而已”。虽然他在乐队担任词曲创作,而且他也雄心勃勃,想创作出一流的词曲作品来,但他所创作的歌曲中的每个句子都被人们用“哄堂大笑”来回报,悲剧《哈姆雷特》被他演奏成了与原剧风格背道而驰的喜剧。面对自己那充满学识的演说被人热嘲冷讽时,他向人们大声呐喊:“我曾经尝试过很多事情,而且在这些事情中我最终都获得了成功。总有一天,我将会回到这里,用自己的演讲证明我又回来了。”这一天果真到来了,狄士累利在世界第一次绅士大会上那扣人心弦的演讲向人们展示了勇往直前的劲头和永不服输的信心会让一个人最终做出多么大的成绩来。狄士累利取得这样的成功是靠辛劳和汗水换来的,他没有像很多年轻人那样,遇到失败的打击就一蹶不振,躲避到无人能见的角落里暗自神伤,而是继续勤奋工作,发愤图强。他认真弥补自己以往的不足和缺陷,仔细研究他的听众的类型、性格等,持续不断地练习演说技巧,刻苦努力地钻研议会的相关知识……后来,他被公众一致评为议会史上最成功、最有感染力的议长之一。

虽然说通过个人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能获得很多成功,就像前面论述的那些事例和后面章节里还要提到的另一些事例一样,但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接受他人的帮助对我们的成功也是非常重要的。诗人华兹华斯说得好:“自助和受助这两个事物,虽然表面看起来是相互矛盾的,其实将二者有机结合才是最好的结果——大方地依赖和自立,大方地受助和自助——才是最好的。”从襁褓到坟墓,所有的人都要在受抚养和受教育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受人恩惠;那些最优秀的人和真正的强者往往是最乐意承认和接受这种帮助的人。如法国作家闽列克西斯·德·托克维尔就是其中的榜样。

托克维尔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法国一个名门望族之后,母亲是马拉舍伯公爵的孙女。由于家庭背景的影响,托克维尔21岁时就被任命为凡尔赛的审计法官,但是,可能是由于他觉得自己的才能不足以胜任,他决定放弃那个职位,独自去开创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这真是个愚蠢的决定。”也许有人会这样讲。但托克维尔固执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毫不退缩。他辞去工作后,决定离开法国到美国去游历。而他这个决定的成果就是他后来出版的那本伟大的著作——《论美国的民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