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终于成功了
六角网眼纺纱机的构造十分复杂,难以用语言来描述。事实上,它是一台以独创的方式模仿人工编织者交织丝线的手指的运动方式的机器。仔细研究手工花边的原理后,哈斯克特别出心裁地把线分成经线和纬线两种。他先把一些普通的丝线纵向固定在纺纱机上,然后用镊子引纬线穿过经线,连接到另一端的镊子上;再将镊子横向转动,把丝线再次穿引到下一个相邻的交叉点,这样一圈圈重复,就可以做出和手工一样精巧的网状物。之后,他又灵机一动,想到一种能够完成精确又复杂操作的机器,而且他轻而易举地做了出来。
多年以后,哈斯克特回忆道:“要让纬线在某个位置转向太难了,如果在这一点上没有成功,也许我就无法成功发明出我的机器了。”接下来他又用薄薄的金属圆盘做线轴,穿引在整经机上来回的丝线。这些金属盘安装在整经机的一端,配合适当的驱动机器,并不断穿引两边来回的丝线,从而织出花边来。由于他娴熟的工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终于成功地完成了这一发明,并且在他24岁那年为他的发明申请了专利。
这期间,他的妻子整天为他的发明担心,因为她很清楚,丈夫需要反复地实验来完善他的发明,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下面的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成功来之不易:
妻子不安地问:“能用吗?”“不能。”丈夫黯然地答道,“我得重新再来。”虽然他已尽量显得轻松而又满怀希望,但是,妻子再也无法控制情绪,跌坐在地痛哭起来。令人欣慰的是,几个星期后,他终于成功了:狂喜的丈夫把机器织出的花边带回家,无比骄傲地放在妻子手中……
与“勒德分子”狭路相逢的佼佼者
让我们再谈谈哈斯克特的人生遭遇。1809年,哈斯克特成为莱斯特郡的一个花边制造商。在那里,他雇佣了很多工人,工人的工资每周五里拉到十里拉不等,他的生意很是红火。虽然新机器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然而,很多人认为,机器终究会取代人工,会夺走他们养家糊口的饭碗。于是,就有一些工人开始蓄意破坏机器。
早在1811年,在诺丁汉郡、德比郡和莱斯特郡的一些地区,工厂主和工人之间起过争执,在阿什菲尔德的萨顿地区,甚至还引发过一场工人暴动,在这场暴动中,工人们公然砸毁了织袜机和纺织机。尽管一些带头人被逮捕并受到惩罚,人们也有所收敛,但是,捣毁机器的事件却从未停止过。机器是一种精密的机械,锤子一敲便破坏殆尽,因此制造商们不得不想法把机器转移到远离城镇的私人住所内收藏,以确保机器安全。
在骚乱中心诺丁汉附近,捣毁机器者还成立了一个组织,他们往往在夜间聚集密谋,他们宣称自己是由勒德将军领导的,历史上所称之为“勒德分子”。1811年的冬天,这个组织的破坏活动愈发猖獗,结果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工厂主开始把机器从乡下转藏到城市仓库里。
被拘捕和审判的“勒德分子”并没受到严厉的惩罚,这让他们更加有恃无恐。很快,暴动蔓延到工业区的北部和中部。工厂主们人人自危,很多人遭到歹徒暴打,有些还被杀害。最后,法律终于显示出它的威严,为非作歹的“勒德分子”相继落网,罪大恶极的凶徒被判处死刑。经过几年整治,捣毁机器的暴乱终于平息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