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本书的内容,一般说来,我完全同意译者在写给我的信上所说的“这不是一本名著”,而是“一本有用的书”。他有很多优点,最大的优点就是他对史实的组织,纲举目张,有条不紊,对史实的叙述具体扼要,简单明了。以体裁论,他以卷为纲,而以章为目,在章之下分节,又于每一节目中标以小题,端绪虽繁,而能类聚条分。此外于每一卷之前有前言,包举大要,每一卷之后有结语,综括前文,承前启后,交代明白;以叙述而论,他完全是排列史实,平铺直叙,很少繁文赘语,臆说浮词,既能高瞻远瞩,讯论大势,又能网罗概括,委曲细事。此外又能力避琐碎,抓住要点,把人类史上一些不足轻重的史实,轻轻放过,而对于那些足以影响后世的巨大历史事变,则予以有声有色的说明。即因如此,所以这本书虽然没有把世界史发展的全过程,划出明确的阶段,但从他的叙述中,却隐然可以看出人类社会由低级形式到高级形式的发展之系列。正如作者在本书序言上所云:“我们从古代渔猎时期到近代大商业时代,从尼安德特人、克罗 马农到布尔什维克与法西斯人类,一路说来,成为一个极流利的故事。”
说到本书的观点,当然没有脱离观念论的窠臼。例如作者在本书中有时过分强调精神与英雄对历史的作用,如作者以为罗马贵族之残酷与荒淫,是由于“生活无常与无靠的心理”。又如他们以为美国革命的最重要之因素,是“华盛顿个人的品格与功业”。这些都是例证。不过作者并不因此而忽略物质文明对历史的作用,反之,他们以最大的篇幅,来叙述人类的发现与发明,从手摇纺车到纺织机器,从独木舟到火轮船,从古旧的驿车到蒸汽机车与汽车,飞机,一言以蔽之,从石头的故事,到原子能的发明,其间如铜器、铁器、蒸汽机与电之发明,改进与应用,以及由此而引致之经济的变革,政治的改组,文化思想的进步,皆有详尽的说明。总之,这本书叙述政治、文化,也叙述经济。正如作者在本书序言中所云:“他的叙述对于整个地球上各世代各民族的文化,社会,经济生活,都等量齐观,予以注意”。这本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偏见较少,而且有时还表现出一种历史家应有的正义与公平。一般地说来,作者似乎知道为了保持历史学的严肃性,常常警戒自已,不使越出人性的堤防。例如他们对于历史上各世代之被迫害者,都寄以同情,他们曾以悲悯的语调描写古罗马的奴隶生活,中世纪的农奴生活,并且歌颂法国大革命,甚至对十月革命也能保持镇静。反之,他们对于奴隶主,贵族,封建暴君,乃至近代资本家之荒淫,暴虐与过分的剥削,都会予以指责。这种指责甚至对于教王也不例外。自然,作者对于史实也有错误的看法,例如作者看到古代罗马奴隶被引用于农业生产,便认为当时的经济,是农奴制与奴隶制的混合(第十章)。又如他们看到中世纪封建领主曾给与家臣或市镇以某种特权之事,就以为在中古封建政府中,有共和主义与专制主义并存(第十九章)。最有趣的,是他们以为有了基督教的信仰,中世纪的领地性质,就是一种合作社会,而且寓有农业民主的思想(第十八章)。不过这一类错误,与其说是偏见,不如说是作者的阶级性制限了他们对于历史事实之深入的理解。
最后值得特别提到的,是译者在他的译本上作了许多有价值的注文,这些注文不仅丰富了原书的内容,并且有时也纠正了原书的偏向。前者如在原书仅仅只有一个名字的历史人物,在注文中即可获知这个人物的生平,在原书中仅仅只有一个标题的历史事件,在注文中即可获知这个事件的源流。后者如译者在原书“白种人的负担”的标题后,即于注文中指出这句话是吉卜林的成语,而吉卜林是帝国主义的歌手。
总之,这本世界史优点很多,缺点也有,但仍不失为一本有用的书,因为他能供给读者以世界史的具体知识,而这种具体知识是今天中国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