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述苦,就是装可怜,表达自己的苦衷。
项伯的心被打动后,刘邦针对刚才得到的信息,和项伯讲了两点:第一,自己入关以来,秋毫无犯,登记户口,清点物品,封存库藏,所有这一切都是为等待项羽的到来;第二,之所以派兵守关,不是为了阻挡项羽入关,而是防止盗贼出入,以及应付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并且希望项伯能够将自己的真正用心及时传递给项羽。这两点很有针对性。说明刘邦此时已经明白过来,他完全掌握了项羽攻击自己的起因,可见刘邦的这种准确判断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经过张良和刘邦这种真真假假的配合,项伯真正是昏了头。他当时就承诺了刘邦的请求,并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刘邦第二天早晨能够及时到项羽的营中来感谢和拜望项羽。说罢就离开了。
项伯离开之后。摆在刘邦面前的有两种选择。
第一种选择是三十六计走为上。
刘邦知道项羽的进攻计划后,尽管不可能让十万大军全部保全,但是可以保住精锐部队和自己的性命。如果留下来,万一项伯说不动项羽怎么办。第二天一早,项羽真的发动进攻,将难逃一死。
第二种选择就是直面项羽。
也就是按照与项伯的约定,一早就去项羽营中讲明情况。
经过考虑之后,刘邦选择了第二种,选择留下来,选择与项羽来一个正面交锋。刘邦之所以能够成就大事,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其超人的胆识。这种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也非一般人所能抵。前面我们讲了项羽的勇敢,这里又看到了刘邦的勇敢。这说明一个成大事的人,没有勇敢精神是不行的。
鸿门宴前,刘邦在军事上对项羽构不成任何威胁,所以项羽没有必要非得杀死刘邦。他们之间矛盾的焦点是:刘邦能否放弃先攻入关中的大功。当刘邦决定去鸿门赴宴谢罪时,已经明白无误地表明了他的态度,所以刘邦的活命已经是必然的了。那么鸿门宴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宴席呢?这场宴席给我们的启示又是什么呢?
刘邦不仅选择这种冒险,同时,也做好了充足的思想准备和战斗准备。他一见到项羽,就说了一番很有力量的话,把姿态摆得很高,架子却又端得很低。把自己的真诚以及对项羽的忠心表达得淋漓尽致,让项羽无可怀疑,难以拒绝,一下子连老底都端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