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如果说十二钗们的悲剧都是不可避免的话,那么巧姐应该算是其中最委屈的一位了。小说中,但凡有她母亲的出场,便是一副威风凛凛的架势,而她的每一次出场,则都是灰头土脸,面目模糊的。而且就连这灰头土脸不着调的出场次数她也是少得可怜,甚至连一句像样的台词也没有。自始至终,我们连她长什么样儿都不清楚。不过相对地来说,这十二钗中,她算是唯一一个最后得到了善终的人。
巧姐这个名字还真是适合她,所有凑巧的幸运与不幸都恰恰被她赶上了。她的出生逢到了七月七日那长生殿的日子,但是小小年纪的她在成长中却逢到了一个败落的时候。惜春的年纪也小,但是惜春相对她来说却还是大了不少,毕竟惜春已经懂得如何自保,如何为自己寻一条出路,哪怕那出路同样地不堪,但人家毕竟是寻到了。可是她,小就小吧,最大的不幸是可怜兮兮地逢到了自己的“狠舅奸兄”,竟被卖入烟花柳巷当中。恐怕,那个时候的她,连那烟花柳巷到底是个什么地儿,大概都不晓得吧。
当贾府一败涂地、子孙相继流散之时,任你再出身显贵也无济于事。自身难保之时,即使是最亲的亲人也会翻脸不认人,那份骨肉亲情经不得这样的推敲。当巧姐儿被其“狠舅奸凶”卖到了烟花柳巷当中,那些个过来人哪得不哭?
幸好,她虽然有自己的大不幸,却也有自己的大幸运,因为她遇到的不是一个普通人,而是忠厚善良的刘姥姥,将她搭救出了火坑。巧姐就像是一条线,将贾府这个上层阶级跟刘姥姥这个下层阶级的命运强行牵到了一起,并且彻底推翻了以前的那种阶级论证。荣华富贵不复返之后,你就再莫跟人论亲,整个的封建社会上层都是一副冷暖炎凉的世态,真所谓的墙在众人捧,墙倒众人推。反倒是一穷二白的那些个人们,能使人看到人性的本善,也只有她们才会懂得受人滴水之恩,便当以涌泉相报。
就这样,刘姥姥大笔一挥,彻底改写了巧姐与自己的历史。一个美人在荒村野店之中,坐在那里纺绩。这是巧姐戏剧性的结局,在很大程度上深化了《金陵十二钗正册》里“万艳同悲,千红一哭”的悲剧效应。她最终嫁给了刘姥姥的孙子板儿,从锦衣玉食的公府千金,沦落为喂猪打狗、做饭纺织,每日里辛苦劳作、艰辛度日的农妇。我们在庆幸她找到了更好的出路的同时,也不得不顺便恭喜一下刘姥姥,她凭借着一己之力,最终还是攀上了贾府这门亲事,冠冕堂皇地与贾府有了瓜葛,成了名副其实的亲戚。
从未存心济贫、惯于搜刮聚敛的王熙凤大概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她偶尔一次心血来潮施出了一点小恩小惠的善举竟然“积得阴功”,成了挽救自己一心牵挂的女儿巧姐的命运的一根救命稻草,使她最终“遇难成祥,逢凶化吉”。这一切都在偶然之中,意料之外,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王熙凤就算是有再多的恶,再多的不对,但是她救济了一个不算得亲戚的穷亲戚,她本是不经意间的一个小善举,结果,当年的刘姥姥领了情,并且在后来感了恩。如果她后来能够预知到这一结局,也许她生前就会多做出一些善事,即使不会,那么她的恶也应该会收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