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交游(2)

庄子这个人 作者:邓联合


还有一个《庄子》书中没有提到的故事说:也许是为了表示衣锦还乡吧,有一次惠施带着庞大的车队,前呼后拥,路过宋国的孟诸。恰好庄子正在那个地方,他看到惠施招摇过市、不可一世的气派,心里很是犯恶心,以至于连自己刚刚所钓的鱼都感觉有些多了,于是就把它们随手扔进了水中。关于这件事,现代文豪郭沫若同志评论说:庄子“对于富贵的洁癖似乎洁到连看都看不惯了”,他“确是做到了‘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

从上面两个故事可以看出,庄子和惠施不仅地位悬殊、思想各异,而且人生目标、性情喜好也截然不同。这就决定了他们虽然是好朋友,却不可能是志同道合的所谓“道友”,而只是有机会就要斗斗嘴皮子的“辩友”,辩论的目的正是为了捍卫各自所坚持的“道”,即他们的思想和信仰。

庄子和惠施辩论的问题很多,包括什么叫有用,什么叫无用,怎样使用无用的东西,以及什么是真正的人性,什么是人性的迷失,等等。看他们的辩论,就像是看江湖中传说的两大高手过招,那真叫精彩!其中最耐人寻味的一次交锋,是庄、惠关于水中的鱼儿是否快乐,人是否能知道鱼儿快乐,以及怎样知道鱼儿快乐等问题的连续辩论,也就是最广为后世所知并津津乐道的所谓“濠梁之辩”。这些辩论涉及的具体问题和内容,我们留待后文细说。

读者可能要问:辩论的结果,庄子和惠施到底谁赢了?如果只简单地看《庄子》书中的描述,似乎最后定胜负的那一招都是庄子出的,可见庄子的功力显然更胜一筹,他总能笑到最后;相反,惠施虽然常常率先出手,给庄子出难题,刁难他,是辩论的挑起者,但在辩论中他却不仅一直处于下风,并且还屡屡遭到庄子的嘲讽和棒喝,几个回合下来,他就被驳斥得哑口无言了。

实际情况难道果真如此吗?我觉得不一定。因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对二人辩论过程的记述或追述,全部出自庄子门徒之手,其中潜在的立场倾向(维护庄老师的尊严和形象)不言而喻。

客观地说,从第三者或现代人的角度看,庄、惠的每一次辩论,结果都很难说谁输谁赢。多数情况下,两个人都只是分别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打了个平手,最后不是一方说服了另一方,而是仍然都顽固坚持着自己原先的观点。甚至,严格地说,在论辩的逻辑性上,庄子有时候反倒有些不如惠施缜密。例如,在关于鱼之乐的“濠梁之辩”中,庄子就有诡辩的嫌疑。

可以想象,如果由惠施的门徒来记述的话,这些辩论或许就不再是每每以惠施的哑口无言来收尾了,而处于上风、笑到最后的,也可能就不是庄子了。

现存《庄子》这部书,古代学者一般的看法是,其中内篇的7篇文章是庄子亲笔所写,集中且真实反映了庄子的思想原貌。而按照明末清初的大学者王夫之的观点,这最精彩、最重要的7篇文章,很可能是庄子由于同惠施辩论,受到对方思想的“刺激”而写出的,或许径直就是庄子为了反对惠施的思想而作。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没有惠施以及他对庄子的屡屡刁难,也就没有《庄子》其书,以及思想家庄子其人了。

庄子和惠施,他们两个志不同、道不合的高人,不见面则已,见了面就要“掐架”,这种情形正如《射雕英雄传》中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大高手那样,每次见面要是不过过招儿,不痛痛快快地掐一架,彼此都会觉得不过瘾,都觉得见面没意思,都不算是见了面。按说,庄、惠二人之间应当是相互恨得牙痒痒,属于水火不相容、有你无我的所谓敌对关系。可是,实际情况却让人大跌眼镜,这俩家伙“掐架”不仅掐上了瘾,掐出了思想的火花,而且居然还掐出了感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