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二 理财是更为专业的消费

明明白白买基金:透析基金背后的30个秘密 作者:吴敏


长期以来,中国人的消费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的层面,再高一点,就是文化消费或精神消费。当人们的生活步入小康之后,理财成为大众化的需求。

2006~2007年中国内地的大牛市掀起了全民投资的热潮,在这股热潮的推动下,基金这类理财产品得以普及。理财对象作为“产品”,恐怕是普通大众最近几年才形成的一种观念。

实际上,理财是一种消费行为,是比衣食住行的消费更为专业和更高层次的消费。理财行为是对未来收益预期的一种购买,也就是,付费,获得回报预期。

在金融危机洗礼之后,大众对这种消费行为的风险,也有切肤之痛。在此之前,有些人根本不知道买基金也会亏本!

市场是最好的也是残酷的老师。理财作为一种消费行为,其魅力或魔力,也正是因为市场的不确定性而让人无法把握。

长期以来,作为财经新闻的报道者,我看到了理财过程中的“传奇”。有人因为毫无理财知识却盲目理财导致血本无归,有人对理财一无所知却歪打正着赚得第一桶金,有人卖掉房产进行惊险的赌博。这三种情况的共同特点是盲目。

因为盲目而“暴富”的案例,其实具有更大的危害性。

曾经有基金公司的人这样告诉我:2005年之前,牛市还没有迹象的时候,基金公司举办理财课堂,让人们购买基金。几乎没有人去听这种免费的“理财培训”,有一些无所事事的家庭妇女,在织毛衣的空当误打误撞地走进了理财课堂,一不小心相信了培训者的话,将银行里的存款拿出来,买了基金。两年后,家庭妇女的资产暴增。

这样的故事,讲起来颇为生动,其实不具备“传播价值”。这只能告诉我们,理财靠的是运气。这种现象具有极强的传播性,像病毒一样,蛊惑着人们。它的副作用是,当牛市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觉得自己是理财高手,当熊市来的时候,又觉得自己是上当者。

这对于培养健康的理财观念有害无益。

理财是一种有可能亏本的消费,有可能输掉未来。它具有专业性。

正是因为如此,作为普通人,我们的理财观念宁可保守一些。因为我们赚得起,但赔不起。所以,千万不要拿养命钱理财,千万不要用身家性命理财。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理财是消费。消费就要量力而行,消费不能透支。

本书的作者吴敏,是我的同事,堪称资深的财经新闻记者,长期从事理财方面的新闻采写。他在工作中,接触了近些年来中国绝大多数的基金公司,对这些公司的产品有较为丰富的了解。

吴敏撰写这样一本书,既是对他自己工作的研究到一定水平的证明,也是对读者的一番“交待”。相信,他对基金这种理财产品的研究成果,能够对广大读者带来一定的益处。

《新京报》经济新闻部主编王海涛

2009年12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