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愉快的邓小平在桂林还留下了一个小幽默。
当他参观完芦笛岩风景区时,风景区的同志请他题词留念。他拿起毛笔,笑着说:“写啥?”
同行的小孙子拉着他的衣服说:“写到此一游。”
邓小平说:就依你的。说完挥笔写下了“1986年元月26日到此一游。邓小平”几个字。
一旁的王震也忍不住,在邓小平签名的后面提笔写下:“陪随者王震。”
伟人的爱国情感,常常体现在一些微小的细节之中。邓小平到过许多地方,只有少数几个省区没有去过。越是没有去过的地方,越让他魂牵梦绕。
1978年2月,74岁的邓小平赴尼泊尔访问。他在专机上俯瞰着西藏这片高天厚土,目光专注而深沉。
西藏,一直是邓小平心里非常惦念的热土。作为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和二野的政委,邓小平是进军西藏、和平解放西藏的直接指挥者之一。为了准备和平解放西藏,1950年1月15日,西南局召开了十八军师以上干部会。会上,邓小平着重指出:解放西藏有军事问题,需要有一定数量之军事力量。但军事与政治比较,政治是主要的。从历史上看,对藏多次用兵都未解决问题,而解决者,亦多靠政治。政策问题极为重要。“我部队进军西藏,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
邓小平结合西藏的实际情况,亲自主持起草了和平解放西藏的纲领性文件——同西藏当局和平谈判的十项条件,又叫“约法十章”。
后来,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的《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正是以这十条为基础,在这个大框架上发展充实起来的。1951年,西藏全境获得解放,这是中国大陆最后解放的地区。
然而,邓小平这个西藏和平解放的功臣,却没有机会踏上过西藏的土地,这成了他晚年的一大遗憾。
1980年10月,国务院的一位副总理陪同外宾赴藏访问拉萨,行前邓小平委托这位副总理给西藏捎话,希望得到一件有象征意义的纪念品。
后来西藏的领导同志把一尊精美的佛像交这位副总理带回给邓小平,以慰他对西藏的向往之情。
1992年1月,邓小平来到深圳“锦绣中华”微缩景区参观,感慨地对身边的人说:“这辈子我是去不了西藏了,就在这座‘布达拉宫’前照张相,权作纪念吧!”
1984年1月,邓小平来到特区深圳,他站在国商大厦的天台,细细地观看了深圳的全景后,向雾气缭绕中的香港投去深情的目光。
那是他半个多世纪前曾经五次经过的地方。
虽然是中国自己的土地,但却被外国殖民者统治了将近一个世纪。
上个世纪70年代末,随着新界租期的临近,香港的归属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香港是国际贸易金融中心,能为英国提供巨大的经济利益。
对于这样一只“会生金蛋的鹅”,英国政府怎么会心甘情愿地还给中国呢?
1982年7月28日,英国抛出了“三个条约有效论”的主张。邓小平在会见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对这个观点逐一进行了驳斥。他指出:“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1997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1997年的15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
邓小平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待,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待。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我们等待了33年,再加上15年,就是48年,我们是在人民充分信赖的基础上才能如此长期等待的。如果15年后还不收回,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所以,现在,当然不是今天,但也不迟于一两年的时间,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这个决策。我们可以再等一两年宣布,但肯定不能拖延更长的时间了。”
经过中英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1984年9月17日,双方代表团就香港问题全部谈判达成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