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饥饿导致的可怕风俗人

偷窥社会学家的书桌 作者:笑阳


都是被逼出来的。人类的伦理道德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一些现在看起来很残忍的行为在特定的环境下其实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世界各地的“弃老”风俗在湖北武当山地区,人们偶尔可以在偏僻山坳里发现一些古老的窑洞,一般长约2米,宽约1米,高约08米。洞口方方正正,洞里平平整整,里面刚好能容纳一个人。这些洞是干什么用的呢?有人考察,在古代的时候,这一带曾经流行“弃老”的风俗:凡是上了60岁的老人,都要被送到偏远的窑洞里去,家里人送饭3日后便不再管,最终叫老人冻饿而死。

这种做法听起来令人难以接受,“弃老”蔚然成风,难道不孝子孙竟是此地的特产?其实不然,从古代到近代,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弃老”的习俗。19世纪的美洲哈德逊湾部落就流行勒死年老体衰的父母的风俗。而爱斯基摩人则是将年老体衰的父母置于雪地活活冻死。还有是将年老体衰的父母架到树上,然后众人摇树将老人摔昏,然后弃之的。

在近代以前的日本,有些地方的人们认为70不死就是极大的罪恶。因此,就在初雪前的日子,把老人或背或绑弄到别处去。心不够狠的,就把老人丢到一个好地点,等初雪下后冻死,即使不冻死,早晚也是会饿死的。因为发生过老人爬回村庄的现象,所以,心狠一点的,就先把老人绞杀后弃尸,有的干脆就将老人推下悬崖了事儿。

为什么要丢弃老人?

为什么人类会如此厌弃自己老去的父母?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在渔猎采集时代,食物短缺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剩余产品不足以养活精疲力衰、无法参与生产的老人,这些老人便成为整个部落的负担。因此,在原始部落生存条件十分艰难的处境下,往往出现老人借口衰老了,坚持要别人把自己杀死的情况,这时候死于亲近的人手中,在他们看来是所有将到的灾难中最小的灾难。

在日本甚至形成了这样的道德规范:70不死丢脸;70牙全丢脸;70多食丢脸。因此,老人一到70,往往求死的求死,敲牙的敲牙,节食的节食。

当然,为了减轻部落全体的负担,也不一定要杀死老人,减少新出生的人口数量也是一种办法。我国很多地方存在过“弃婴”的风俗,将一部分女婴置于雪地活活冻死,要么直接杀死或饿死,以减少消费食物的人口。巴西雅纳马莫人的办法是鼓励男人之间不断进行流血战斗,死掉一个算一个。新几内亚的克拉基人的做法更有创意,他们提倡年轻人搞同性恋,既可以发泄过剩的精力,又生不出孩子。

不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当社会具备了供养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的能力时,特别是,当社会的发展不单单是依靠体力,更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时,“弃老”习俗的存在基础就从根本上动摇了。

不断变化的伦理道德武当山当地传说,古时候一个外国使臣携带一只硕大如黄牛的老鼠前来挑战,败者向对方称臣纳贡。国王尝试了所有的办法,放出凶猛的老虎亦不敌这只大老鼠,举国上下为之不安。这时,一位刚被送进窑洞等死的老人听说后,叫儿子将猫养至十三斤半,再放出去,果然将外国大老鼠干掉。得知此计求解于被弃的老人,国王很快下令,废除“弃老”的规矩。其实,老人以智慧化解难题,从而使“孝养”老人的习俗得以确立和普及的故事,在我国很多地区和印度、日本、朝鲜、印尼等亚洲国家都有同类的传说。

“弃老”,实际上是人们在食物极度短缺的条件下,不牺牲少部分人就不足以保证更多的人生存下来时的不得已选择。虽然从现代人的观点来看似乎太残忍,但历史地看,这其实是一种于大家于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说的是,有100个人因轮船失事滞留在一个无物可食的荒岛上等待救援。终于有一天到了这样的关头,如果不吃人,所有的人都会饿死。这时,每个人显然都同意抽签,而中签者自我牺牲:“被其他人吃掉”。从表面上看,中签者自我牺牲是害己,但从总体上看,却是利己。因为他选择了较小可能的死亡。如果他不抽签,是百分之百地等死;如果他抽签,却是百分之一可能性的死亡。

所以说,人都是逼出来的。人类的伦理道德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一些现代人看来很残忍的行为其实是特定环境下一种理性的选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