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例子:现在大家普遍认为从长远来看股票投资的回报要高于债券投资,此结论是建立在“股票受益于长期的经济发展不断升值而债券收益相对固定”的假设基础上的。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一些涉世未深的投资者往往会被股票平均指数这一指标迷惑而成为牺牲品。的确,平均来说,股票平均指数从长期来看通常要胜过债券(当然这还得看所谓的“长期”究竟如何理解),但并不是每一只股票都会比债券出色,而事实上也根本不会存在“平均股票”这种东西。每只股票都是不一样的,它们都有各自的风险所在。AT&T的股票多年来一直都被视为一种“保险”的股票,然而随着哈罗德?格林(Harold Greene)法官的一纸命令,AT&T顷刻陷入分裂,其股票也大为缩水,原先出于保险起见而持有该公司股票的投资者的信心也遭受了沉重的打击。由此可见,将传统思维用在个股的运作上很可能会导致惨重的损失。别忘了,美国棉油公司的股票想当年也在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所包含的股票之列。当年的“道琼斯原始12股”如今只剩下了“通用电气”还保存完整,不过也是几经变迁、面目全非了。
接下来让我们谈谈投资领域的传统思维是如何被误用的。进行投资时我们往往趋向于选择那些经营业绩好的公司,而对那些当时经营业绩差的公司惟恐避之不及。这种方法听起来是完全符合逻辑的,然而我们从对两种公司的投资中得到的回报却与想象的有些不同:经营暂时落后的公司反倒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收益。事实上,经营业绩好的公司股票价格反映的是公司良好的管理水平,而经营业绩差的公司股票价格反映的则是管理落后带来的负担。如果后者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那么对应这种变化,其股票价格就会攀升。而由于前者的管理水平只能向差的趋势发展,那么仅从管理角度来讲,该公司股票价格下跌的风险就会很大。
如此一来我们就有必要对伯顿?麦基尔(Burton Malkiel)教授设计的效率市场定理中体现的传统思维进行一番讨论了。伯顿?麦基尔教授是我的朋友,多年来其研究数据一直由我的老公司提供。该定理告诉我们,某只证券的价格变化可以反映出与该证券相关的所有信息的变化。但是,市场上动态因素的存在则可能至少在短期内导致价格的异常波动。比如,如果我想买入某只股票100万股,那么在此之前必须考虑到至少两种买入后股票价格变化的可能性。首先,如果是一次性买入,这一举动必然会引起职业投资者的注意,他们马上就会意识到该股票的需求出现了改善,从而调集资金购入该股票,而后或是将购入的股票卖给我,或是持仓等待更大的市场需求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该股票的价格必然会出现大幅攀升。最后,等我满仓后,其他投资者就会意识到该股票原来只有我一方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纷纷平仓,股票价格也将随之暴跌。
然而,如果我不采取一次性买入的方式而是用两个月以上的时间,今天在这里买2万股,明天到那里买10万股,而后再连续几天静观其变又将如何呢?某些专业投资者可能会嗅到市场的细微变化从而开始买入该股,以求获得意外的收获,但此后该股价格并不会出现像第一种情况那样的大起大落。两种方式都可以让我买到同样的100万股,但在此过程中股票价格变化、个人成本付出以及对市场的影响却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