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辅导",我认为就是一种觉察,对自己、对学生的觉察。不只辅导组教师需要辅导智能,一般师生的日常互动,如怎样和孩子相处,上课时如何了解学生的困难,了解自己的困难,诸多此类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需要辅导智能,此辅导智能的对象,并非只是学生,也包括老师自己。
有人以为"辅导"是"上"对"下"的辅助指导,对学生而言,并不公平。我以为,辅导工作不只如此,也无须片面、单一地从此方面看。"辅导"智能的使用,不只运用在学生身上,更要运用在自身,也必会回馈到自身。因此有"相辅相成""互相引导"的含意在其中,如此才是双向成长的互动,这也是我对辅导工作的期待。
以上,只是我的一孔之见。
我在另一本书《没有围墙的学校》中,呈现的师生互动,多半是十二三岁的小男孩。在全人最后两年,我带的学生则是十五至十九岁的大女孩居多,所面临的问题完全不同,所遭遇的困难与收获也不同,但都让我成长,我选择在这本书中呈现。
其中,与家庭连结的部分,是我想呈现的一个主轴,因此稍微呈现了与父母谈话的部分。在学校,我有时像一个父亲,有时像一个朋友,有时像学生的一面镜子,映照出彼此的困难。但我毕竟不是父亲,也不纯粹是朋友,在互动过程中,我不断反复观照自己童年的心灵,以及青少年时期的困惑,我有很多觉察与感动,在这里,要谢谢给我机会、陪我一路走过的孩子们,他们让我学会如何面对自己。但时间匆忙,能写出的事件仅仅数篇,且仅是自身的经验。如有机会,日后再大规模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