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身体弱小是不是让孩子受人欺侮的主要原因?
很难说。以前我的孩子曾经受到同伴的排挤,现在我们学校也有很多学生常常发出“人家欺负我”的哀鸣。他们最常问的是:“为什么大家都不跟我玩,还要欺负我?”于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就会为这样的孩子安排一次又一次的谈话会,让孩子从对方的眼中看到自己。于是我们发现,“性格”可能比“身材的大小”更能影响同学的互动。
在一群人中,一定有些人让人特别愿意与之相处;也有些人只有少数具有特殊品味的人才能欣赏他;有些人即使不苟言笑,也不乏爱他的人;有些人就算努力讨好别人,也得不到人家的尊敬,为什么?
事实上,每个社会都有它的规则,孩子的社会亦然。受人排挤的孩子,大多不明白他所身处的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对隐含的行事规则也不清楚,如果个性再别扭一点,自然难以得到同伴的青睐。任何一位新来的同学,都会使原有的秩序震荡一次。如果急于表现自己,就一定会引起冲突。只是有的孩子对这样的冲突可以处理得好,有的孩子处理不好,我们称这个为社交能力,如是而已。
所以在不清楚原有环境规则的情况时,把注意力放在外在表现的因素,可能会模糊问题的焦点,对问题的消除,反而助益不大。
我想为人父母者所能做的,只是帮助孩子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的特质,厘清他身处的环境。当他清楚这个环境的规则和制度后,才有可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清楚自己的定位之后,才能进一步谈到改变这个定位或是提升自己的位置。
关于父母、老师是否应该直接介入孩子的世界,我一直持保留的态度。除非遇到危急情况,否则成人插手,最多只能收到一时之效,长此以往,反而容易引起同学的反感,可能对孩子更为不利。你同意吗?
问:看了你的几本书,如《种籽手记》〔(李雅卿著)简体版更名为《种籽学苑教育手记》,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成长战争》,有一个很深的感想,如果要带领孩子成长必须百分之百全力以赴。可是现在的社会并不尽然能让每个人都像你这样调教小孩。试问,这种情形下,“异数”的你所教养出来的孩子,能够和整个社会“和谐”相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