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越来越觉得,生活中不能没有歌声。每天和孩子唱许多歌,可以丰富她的心灵,为她的乐感奠定重要的基础。同时,也可以防止孩子日后变成“五音不全”。
我曾在研究所主修音乐教育,到目前为止,研究过日本的铃木教学法、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日本的江口寿子老师所开发的绝对乐感教程、瑞士达克罗士的音乐节奏教学法、法国的乐感训练教育“音乐理论与训练”等多种世界各地早期乐感教学法。
当然,每一种教学法的背后都有独特的思想和方法,但坦白地说:“其实,只要多唱歌、多打拍子就可以了。”这是我最实在的研究心得。
最近,钢琴教学也逐渐重视弹奏前唱歌、打拍子的时间。的确,打好基础之后再让孩子接触键盘已成为一种潮流。甚至也有老师认为:“学钢琴之前的两年,最好只让孩子学习唱歌和节奏感。”就算接受专业教育,上课的内容还是以唱歌为主。
在日本国音乐的世界里,也一样以歌唱为基础。例如,学习古琴时,在接触乐器之前要先“叮——咚——响——哒——啦——”唱出整首歌的旋律。等到整首歌都会唱了,才能接触乐器。
因为东仪秀树先生的关系,现在大家熟悉的雅乐也是如此。我在学习雅乐的横笛——“龙笛”时,就是先从学唱婚礼上常听到的《越天乐》旋律——“哆——啦——哆——啰啦——哒——啦啰啦——”开始的。自己试一次就会知道,如果不能好好地唱这首歌,就吹不好曲子,奇怪的是,一旦学会了唱歌,就能顺利吹完整首曲子。唱歌,真的是进行所有音乐活动的基础。
让孩子上音乐课接受专业训练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我认为,无论是否要让孩子接受专业训练,都要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先有机会多多唱歌,这一点更为重要。
那么,该唱什么歌呢?
答案就是“儿歌”。《拳头山的狐狸》《锅子锅子锅底穿洞》《猜拳猜拳看谁赢》《茶壶来了快走开》《开了开了》之类的儿歌多多益善,可以尽量让孩子学唱。
儿歌的特征是音域较窄,例如《锅子锅子锅底穿洞》,从头到尾只用了LaSoLaSoLaLaLa两个音。幼儿的音域相当窄,所以很难唱好太高或太低的音。从这一点来看,儿歌的旋律最好从孩子易唱的音域开始,并且只使用接近这个音域的音。另外,儿歌简短易记也是一个优点。
儿歌是各种歌曲的基础。我们常说,学爬学得好的孩子,长大以后一定身体强健,同样的道理,如果儿歌唱得好,以后也一定是个会唱歌的孩子。
《猜拳猜拳看谁赢》《拳头山的狐狸》这种带有手部动作的歌曲,务必要让孩子试试。通过“唱歌”和“手部动作”这两种不同系统的动作,可以让孩子打好一定的基础,利于孩子将来学会一边唱歌一边打拍子,或是弹钢琴时用左右手演奏出不同的旋律。
不知不觉中,我已把儿歌忘得一干二净,不过在观看NHK的《游戏日语》时,又想起了一些歌,也学会了新曲子。这个节目介绍的儿歌特别丰富,如果把里面的每一首歌都学会,就拥有一个相当充足的资料库了。
最好把节目里野村万斋先生所唱的《真是麻烦啊》或《长命百岁》等儿歌全部记下来,不仅对学习语文有帮助,也对学唱歌有帮助。这个节目播放《长命百岁》或《真是麻烦啊》单元时,我几乎天天收看,所以早就牢牢记住了。想起来会随口哼唱,女儿也慢慢学会了。现在,我们俩还经常一起哼唱。唱《长命百岁》这首歌时,一口气唱到最后的“长命百岁”就会有一种相当畅快的成就感。而唱《真是麻烦啊》的时候,如果试着模仿万斋先生的发声方法和抑扬顿挫,就会发现其中的深奥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