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往事钩沉(14)

萧三佚事逸品 作者:高陶


他的诗是鲜明的旗帜,是激进的呐喊,是反映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 的文艺手段。他时常根据革命形势需要,选取通俗明了的手段,来宣传、鼓 动、揭露、战斗。苏联评论家穆斯塔甫多夫说:“萧三的诗对中国革命斗争作 了正确的反映,使人能够感到中国革命的脉搏。 “许多抒情的、清新的、隽永 的诗句里包含着深刻的政治内容。像这些充满浓郁乡情和悲愤感慨的诗句:“晚霞飘在天空,/夕阳落在水中,/青黄不接,没收成,/空喝一辈子西 北风。/乡村静,/月上升,/渔船儿飘飘各西东。/一辈子儿,/尽劳动。/ 凭日本铁蹄踏个空!杀人放火不留情。 “(《两首诗》)易朗读易歌唱,富音韵, 有形象,这两首好诗都深深地印刻在人们心中。身居域外时,他的心无时不牵挂着祖国的命运。在日寇铁蹄践踏我大 好河山、祖国危难的时刻,诗人热血沸腾,不断地发出激昂慷慨、深情的呼 声:“秦时明月汉时关/吴宫花草晋衣冠/踏雪寻梅饶古趣/忍看倭马渡关 山?!”(《故都吟》)借用古诗词的格律,文字简练,寓意深远。还有另一种 新诗写法:“……一河好水连接着天边/远远地浮着风帆一片 ……这样美丽 的邦家国土/怎忍叫敌人的铁蹄蹂躏?!”(《我记得……》)萧三的诗里蕴 涵着深刻的革命内容。他的诗无论形式如何,从题材内容上,大多与政治斗 争密切配合,政治性很强,充满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充满现实生活与革命 理想,在暴露黑暗的同时也歌颂光明。他的诗充满人间烟火味道。

萧三自己也说:“我的几乎全部的微薄的作品都是反映国内外人民的斗争 的,是为这个斗争服务的。 “早在延安诗社的座谈会上,他就说过:“我们首 先是共产党人,然后才是诗人。 “后来著名诗人公木说:“这话给我打下的烙 印很深,我的理解,这就是说,我们都是政治诗人。 “ 但是,不要以为,一位和政治脉搏联系紧密的诗人,一定泯灭了人类感 情中至善至美的柔情。不,他的诗中也有多情的浪漫诗歌。像《那深深的黑 海》、《赠别耶娃我爱》、《给儿子阿朗》、《寄史密特》、《忆陶妹》、《梅花》、《赠 珍妮》……就是一些充满光彩的爱歌。

萧三的许多诗作被翻译成多国文字。苏联的许多诗人都翻译过他的诗 歌。许多国外朋友通过他的诗歌,加深了对中国革命的理解。他又以诗会 友,结交了许多国外作家、诗人。他用自己的诗歌积极支持第三世界的革命 斗争。后来苏联出版的俄文版《萧三诗选》、《湘笛集》、《血书》、《几首诗》、《诗歌》、《拥护苏维埃中国》,以及在苏联用中文出版的《萧三的诗》等,都深 受国外读者欢迎。于是,他被称为”国际诗人“。

萧三本人就是一首诗,一首与众不同的诗,一首有着独特感受的诗,一 首为我们这一代以及我们后代所不能亲自经历的诗。他对人民、对祖国的澎 湃热情并没有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相反却一直保持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1981年11月,萧三84岁那年,我国女排力挫群雄,获取世界冠军,他冒 着严寒出席庆祝会并即席赋诗一首,他朗诵道:“你们欢喜地哭了,我也痛快地哭了。 “诗声落地,女排全体集合,一一和诗人握手致意。记者、听众、运动员纷纷围拢过来,签名、握手、拍照 ……场面感人。这是他最后一首诗,最后一首”定格“在时代的”最强音“上:那是一个万民欢腾的时刻,国人从来没有如此振奋过:“三连冠”,长中华民族的志气啊!一位84岁的老人,按捺不住激情,他的心同老百姓一起剧烈地跳动,他的泪同老百姓一起畅快地流淌,他还坚决要持杖亲临现场,亲自祝贺!一位年迈体衰的老人,一位“与时俱进”的老人、一位爱国胜过爱自己的老人,一位可敬可爱让人心痛的老人,他艰难地走来了!

这是埃弥?萧留给我们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个伟大的镜头。

一年半后,1983年2月 4日,一个北风呼啸的日子,萧三 86年的生命历程结束了。他给我们留下崇高的人生境界、顽强的性格力量,还有丰厚的诗歌作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