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节:找寻教育的起点(4)

孩子为何失败 作者:(美)约翰·霍特


相当多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思维技巧有关,学习好的学生具备好的思维技巧,而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则不具备,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将自己经过反复琢磨得到的解题思路讲给学生听,会把科学家探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讲给学生听,会教学生去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以为这样就可以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某种思维模式。但教师没有想明白,思考是非常个性化的事情,是学生个体的行为。你可以告诉他事物的名称以及各种明细表,但你不可能把自己的思维结构给他,他只能自己构造。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思维方法",有时还会引起学生自身的思维混乱。

师生问答,是课堂中最为常见的教学现象。年级越低的学生,在课堂上和教师互动的热情越高涨,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越来越不愿意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其中的原因何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从中看出了老师的虚假。老师抛出某个问题,常常只是为了显示自己不是满堂灌,而是和学生有互动的。一个问题提出之后,他们只要随便发出一些声音作说话状,或胡乱回答,这些老师就会忍不住纠正他们,并随口说出既优美又标准的答案。遇到教学比较认真的老师,学生也有办法,回答一句就看一下老师的脸部表情,马上就可以判断出自己的回答是否靠谱。

第三,作业测验,给学生带来了非常沉重的课业负担。

我们现在正进行着第八次教育改革的实践。纵观历次的教育改革,作业问题似乎一直没有作为一个改革的重点而被提出。我们的师范院校里,没有在作业研究方面出名的教授,也没有专门研究作业的课程。从师范大学毕业走上教育岗位的教师,对作业问题也缺乏研究。很多人认为,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有助于改善学习技巧,有助于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有助于家校之间相互联系。但艾尔菲·科恩在《家庭作业的迷思》 一书中指出:对中学以下,甚至对高中以下的学生而言,家庭作业和学业成绩(不论用哪一种方法来测量)之间没有整体的正相关。既然如此,为什么教师还要布置如此大量的家庭作业呢?一方面,是为了迎合很多家长的期盼,作业多了可以让孩子少分心其他方面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缓释教师自己内心的不安。多做一些题目,考试时碰到的机会就会大一些,学生的考试成绩就应该会好一点,这样自己的面子就有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