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之一:替那些死去的孩子活下去(4)

学校在窗外 作者:黄武雄


我向自己提这个问题,是想知道人追求知识,对世界好奇的动机是什么。

小孩的好奇是天生的。好奇有利于认识周围世界,认识周围世界则有利于维生。但假定维生已不成问题,人可以衣食无忧,那么好奇是为了什么?

数学家、科学家做研究的内在动力是什么?除了职业上维生的需要之外,是为了名利与地位,还是纯为好奇而好奇,为研究而研究,为创造而创造?

为了要使孤岛问题问得真切,我必须进一步虚拟问题的情境:如果在那孤岛上有足够的果实玉米、兽皮石屋,供我温饱,那么我做什么?我还会做数学吗?

同时我还做这样的假定:我很确定这孤岛永远不可能与外界沟通,即使我做出什么有趣的、重大的研究成果,都不可能与世人分享,或说得更极端一点,人类己经毁灭了,只剩我孤伶伶的一个人活在这世界,那么

——我还会再做数学吗?

我诚实地想这个问题,让自己完全融入那孤岛的情境,慢慢的,我听到了来自内心的回声:我不会再做数学,我会把数学相关的一切东西烧掉。然后……

我不很确定自己会不会想活下去,但我肯定不会再做数学。然后,我会怎样?

也许我会天天坐在海边发呆,最后自杀了事 请神的信徒们不要太快下结论,指责我因心中没有神,才会如此绝望。

也许我会学着小鸟说话,诱引她们靠近我,与她们成为朋友。也许我会几天几夜静静地躺在地上,眼睛望向天空,却倾耳谛听草丛里花开的声音。也许我会在地上画些美丽的画,希望蝴蝶蜻蜓能飞过来看得懂我画些什么。如果附近有狼或野犬更好,有了这些友伴,我便会活下去,不会再想要自杀。

——但我肯定不会再做数学。

换句话说,纯粹为好奇而好奇,为研究而研究,为创造而创造,对我来说是不存在的。创造之外,我会希望与人互动,与世界互动。对于创造工作者,同行之间相互讨论、相互欣赏、相互批评、相互肯定,是不能缺少的。如果人没有互动,创造便失去动力。创造不是人孤立的旨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