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之二:如果死亡只是像睡梦(6)

学校在窗外 作者:黄武雄


这种意义下的与社会联结,大体是大江所说的联结,也就是我所谈的互动。

徐四金(PatrickS skind,1949—)所写的《夏先生的故事》脍炙人口。夏先生是一个彻底孤独的人,一年四季,镇上的人都看他背着背包,拄着拐杖,独自大步地走着,从不停歇。他不工作,不与人交谈,更不打招呼。

在故事里,夏先生躲到林中,掏出他的面包进食,却羞于被人窥见。他在寒冷彻骨的冰雹中挣扎独行,有人伸出救援之手,请他搭上便车,他的反应是无礼的、愤怒的拒绝。为什么?

徐四金塑造夏先生这个悲剧的人物,在于抗议世界的堕落,夏先生为了要与世界彻底决裂,悲剧性地终止他一切作为人存在的条件:创造、互动与维生。夏先生为了宣示他的抗议,他日以继夜,孤独地、漫无目的地走着,穿过公园,深入树林,在雪地、在雨中拄着拐杖大步地走着,但他与世界相连的脐带,还藕断丝连,那是他活下去的最后条件:温饱。当他被发觉自己这条未剪断的脐带,被发觉他还必须借世人做成的面包以维生,被发觉他还无法超越风寒,他必然感到羞耻与愤怒,因为他还无法与这世界彻底决裂。最后他只有选择走入湖中,结束自己的生命。

至于徐四金作为一个作家,在他笔下的人物生命终结之时,他已通过他创作中的人物,表达了他对人世的悲悯,因悲悯才会抗议世界的堕落,才会创造出夏先生这个与世界彻底决裂的人物。许多年后,夏先生悲愤孤独的身影,仍会活在这一代,甚至以后几个世代的大人与孩子的心中,提醒人们不断反思世界的堕落,并加入夏先生踽踽而行、批判媚俗的行列。这便是一个像徐四金那种离群索居、那种特立独行的作家,借他的创造与世界所进行的互动,也是一个创造工作者,本身作为一个人,存在于这世界的意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