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用减法过生活

幸福在当下 作者:黎丹正


很欣赏于丹老师说过的一段话,她说:“人一过而立之年,就要学着用减法生活,也就是说,一个人在三十岁之前是用加法生活的,不断地从这个世界上收集所需要的东西。三十岁以后,人就应该开始学着用减法生活,也就是学会舍弃那些不是你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

“人的内心就像一栋新房子,刚搬进去时,都想着要把所有的家具和装饰摆在里面,结果到最后发现这个家摆得像胡同一样,反而没有自己舒服呆着的地方,于是开始想着舍弃或丢弃一些不需要东西……”

这段话印证了一个主题:人生的前阶段,我们也许都在用加法生活,经验、财富、情感、名誉等等。但到一定层次后,要学着用减法平衡生活,人的心灵如果被所得堆得太满,最后就会为所得所累。

也许,当我们减去生活的旁枝末节越多,保留的主干越清晰,迈向成功和成熟的可能性就会越大,拥有的快乐也会更多。

只是,懂得用减法生活的人并不多。

原晓娟,一个已离我们而去的才女。在她短暂的生命里,曾参与创办《婚礼》杂志;参与创办《信息与家庭 美食》,任主编;参与创办时尚集团第15本杂志《美食与美酒》,任编辑部主任。她以“鼠尾草”为笔名,在新浪及搜狐网上创立的博客“花花世界”受到广泛欢迎。2006年11月,“花花世界”参加德国之声全球博客大赛评选,获得“国际最佳博客”和“中文最佳博客”奖。此前,她曾参加新浪博客大赛,获得最佳私人日志一等奖。

她很优秀,并执着于完美,一刻不停地追赶成功的背后,其艰辛是可想而知的。她不停在为人生做加法的时候,却让她失去了最为可贵的――34岁时,她被医院确诊为胃癌晚期。

工作超时、压力超载、身体超负,不仅得到的来不及享受,反而会如鲜花凋谢般,早早的毁掉了自己的健康。

也许我们都还健康着,所以忽略了很多东西,其实,生命有时很脆弱,一不小心,就被它轻易背叛了。

佛教有一个观点:“有求皆苦”。人之所以痛苦,是由于所求太多、太繁杂。作为凡夫俗子,我们虽然做不到“无求自安”,但是起码可以采取“减法”――当自己痛苦的时候,要勇于删除一些需求。

当今在大力提倡“慢生活”这个概念,其实,也就是倡导“用减法平衡生活,顺应人体生物钟节律,慢慢享受生活,还生活一个真实状态。”

杨澜是我最喜欢的女性之一,喜欢她不仅因为她拥有优雅的气质和睿智的谈吐,更因为她拥有懂得平衡生活的智慧。

杨澜在她18年的电视生涯中,前15年一直在做加法。当她做了主持人,就问导演能否让自己写台词;写了台词,就要求导演让自己做一次编辑;做完编辑就问主任自己能否做一次制片人;做了制片人,就想能否同时负责几个节目;负责了几个节目,就想能否办个频道。她就这样一直做着加法,“加”到后来创办了阳光卫视。

2000年杨澜在香港创办的阳光卫视,由于最初的策略、定位有偏差,遭遇到挫折。她经过冷静的思考,豁然明白,自己的优势可能只有一、两项,人生中也不可能什么都能要。于是她在做完一系列的加法后,开始了人生的减法。

杨澜说她需要一个平衡的生活,学会减法恰好能给她这种平衡。因为学会了减法,所以生活找到了平衡,更找到生活的幸福所在。

今天她把自已定位于一个懂得市场规律的文化人,一个懂得和世界交流的文化人。在做好主持工作的同时,积极从事更多社会公益方面的活动,让自己的心灵平静而幸福。

时间越往后退,生活越清楚,减法让生活的重心突出,更易成就自己。

其实,人生不应该太满。太满便没有空间去享受生活,会让心灵衰老很快。过简单生活,主动摒弃一些东西是种成熟的心态,那是因为我们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不要什么了。减少并不意味退步,只是做了合理的减法,化繁为简了。

化繁为简做减法也不是懒惰的不思进取,而是主张剔除生活中可有可无的负累,不被名利所左右,不被物欲所驱逐,不让生活终日忙忙碌碌,不让健康跟不上我们的步伐。

不想做的事情拒绝了,不想交的朋友舍掉了,不想挣的钱不要了……还原生活的本真,真实体验生活中的自由、轻松和属于生命自身的意义。有节奏地适当放慢脚步,给生活多做减法,生活才会从容,身心才会舒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