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月,时任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行长的马蔚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组建海南发展银行意义重大。他说,海南进入了大规模的开发和建设时期,经济高速发展,一批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工程项目陆续开工,迫切需要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扩大资金融资渠道,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这些当然有套话的一面,事实上,海南迫切需要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背负重整金融、“收拾旧山河”的厚望。
是年8月18日,这显然是个很有彩头的日子,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中,海南发展银行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在海口召开。注册资本为亿元,海南省政府控股亿元成为最大股东。而由于海南发展银行是个“带病出生的孩子”,因此一诞生就背负上了诸多沉重的使命。
这是一次“弱弱联合”的尝试,这些信托机构的大量高成本资金被积压在房地产上。资产不能动,财务状况恶化,债务压力极大,资产负债比例畸形。这家银行一出生就背负了44亿元的债务,后来又认定为50亿元以上。
刚成立的那一年,海南发展银行的日子特别艰难,因为它除了要保证正常的银行业务运营外,还要处理一桩又一桩的债务纠纷。做完开业庆典的第二天法院的传票就来了,要求行长出庭应诉。那桩官司是由于其中一家信托公司的债务纠纷引起的,现在既然已经划到了海南发展银行,就把帐算到海南发展银行头上来了。
海南发展银行当时的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从全国各地招聘而来,都是金融业界的精英,其中一些人在金融界有着很好的人脉关系;海发行极为灵活的机制也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让海发行迅速地成为银行业界的后起之秀。在全行上下的全力拼搏下,海南发展银行终于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候。
靠着相关部门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度过了最初的困难时期后,海南发展银行逐步走出低谷,实现了良性运行,获得了暂时的辉煌:截至1996年底全行资本营运规模便达到86亿元,比开业前增长%,几乎翻了一倍;各项存款比开业前增长152%,贷款比开业前增长%,成为海南省内存款最多的银行;偿还了59%的历史债务,全年实际利润亿元。按照当时的发展势头,海南发展银行应该很快就能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然而,辉煌并没有持续多久,一次大规模兼并改变了海南发展银行的发展轨迹。当时海南有几十家信用社资不抵债、无法兑付到期存款,导致了多起挤兑事件。它们的大量贷款用于房地产和娱乐餐饮等第三产业,无一例外采取高息揽储的方式吸收存款,有的年利率高达25%。对于这些单位如何处置各方意见不一,但最终达成了让海发行背起来的意见。
1997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宣布保留1家信用社,关闭5家信用社,其余28家信用社全部并入海南发展银行。海发行上至行长下至员工都明白这是个有毒的果实,但是不得不吞下去,这是银行一开始的定位所决定的。如果让30多家信用社逐一关门倒闭的话,这将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要引起多大的震动!在海南发展银行被关闭后,很多人都产生了“如果没有兼并那些信用社……”的想法。
在有关方面的动员下,从海南大局出发,海南发展银行最终还是接过了这副重担。银行向接管的各家信用社派出工作组,负责清产核资、清受欠款和兑付居民储蓄存款工作,平息了信用社的挤兑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