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风暴来临,招商银行驶向何方?(1)

马蔚华与招商银行 作者:张力升


源于美国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船长引领航船逆流而上,在危机中寻找机遇。终有一日,中资银行将成为西方企业的救世主。

天翻地覆:华尔街的寒冬

繁荣离危机有多远?从拉美的危机,到欧美的衰退,到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再到墨西哥的金融危机,都出现过一些共同的现象:货币增长过快,投资过多,本国货币被高估,外资迅速增长,经济陷入泡沫。

当然,每一次危机发生的原因都有所不同,但也有共同之处:内因就是经济失衡加剧,外因就是外资的突然转向。往往是矛盾积聚到一定程度,一根稻草可以压死一匹骆驼。从历史教训中我们可以感悟到:繁荣背后都积累着危机因素。

美国社会的特征是低储蓄率,人们习惯于花明天的钱过今天的幸福生活。上世纪80年代美国储蓄率为10%左右,至90年代下降至5%左右,最近几年降低到只有左右的水平。美国的商业机构和华尔街的金融炒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负责任地给不具备贷款能力的人贷款买房子,或以极低的利率吸引消费者借钱,将那些信用不好的消费者也装进了口袋,更是将其它国家和企业也装进了口袋。

2007年底,美国家庭的负债飞涨至可支配个人收入的133%,相比于10年前已经处于较高水平的90%的债务负担率,又上升了40多个百分点。很多美国人热衷于借钱买房子,并不担心未来的偿还问题,因为房子一直在涨价,大不了卖房还钱保持信用。

与过度消费相对应的是,投资银行的高杠杆融资,以及证券化资产的过度衍生,又放大了房地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的泡沫风险。以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工具被过度滥用,导致市场约束机制失灵,为此次危机埋下了伏笔。

衍生金融产品是金融创新的结果,是近年来银行界追求经营理想、追求丰厚利润的重要工具。它能成就一个人的事业,也能成就一家银行的辉煌。这些金融创新产品结构繁复、风险难辨,即使专业金融人士也未必弄得清楚,更不要说普通投资者了。金融产品创新虽然大大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加快了全球资金的周转速度,但产品数量过多,使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加之风险过大,监管不力,最终引发了金融风暴。

次贷危机于2006年底现端倪,在2007年3、4月间正式爆发,最初表现为房价一路下跌,炒家无处抛售,并随着大型金融机构频爆巨亏、贝尔斯登破产、“两房”被美国政府接管等诸多事件的涌现而不断恶化,等到雷曼破产、美林被购、AIG国有化,全球各国政府联合救市,次贷危机最终演变为全球金融风暴。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美国金融机构为了攫取商业利益承担了过高的风险,终遭灭顶之灾。投资银行运用高达数十倍的杠杆效应,在放大收益的同时也埋下了高风险的隐患,最终惨淡收场。商业银行、投资基金、养老基金等投资者在高评级下购入大量次级债券和衍生品,以为能长期坐享高收益低风险的好处,结果事与愿违。

自2008年初至2009年3月1日,美国破产银行数量已达到41家。其中仅2009年2月当月破产数量即达到10家,创近十年以来的历史新高。美国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的GDP下跌都超过6%,失业率升值近9%。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