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踏上仕途(5)

曾国藩那些事儿 作者:墨香满楼


所以左思右想之后,曾国藩认为,还是先保住大清政权比较明智。至于赔钱割地那些都是次要的,毕竟钱没有可以再赚,地没有了可以再争,要是命没有了就什么都没了,要是机会没有了,就再也不会来了。

于是在1842年7月24日,清政府被迫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英国得到了想要的白银和香港,清政府也换来了暂时的安宁,虽然这份安宁多少有点窝囊,但是毕竟天下又太平了,刚刚涉足仕途的人们,又可以继续做着各自的升官梦了。

现在看来真是不逼到一定的份上,谁都不愿意打仗,更何况光明大道就在眼前的曾国藩呢?

春风得意终有时

鸦片战争之后,天下又太平了,曾国藩往穆府跑得也更勤了。

因而,两人关系就更近了一步。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然而事实证明,并不见得。

很多时候,人之所以聚首,很可能是因为彼此利益攸关,或者是对彼此来说对方都有利用价值。

从后来曾国藩的为官之道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二人的为官作风截然不同,而此时的二人却能越靠越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相互利用。

穆彰阿庇护曾国藩是为了结党营私,巩固自己的势力;曾国藩讨好穆彰阿是为了搭顺风车,通过穆彰阿来提升自己。

或许二人对彼此的关系也心照不宣,但是,穆彰阿对曾国藩的栽培也的确不遗余力,这一点在曾国藩的仕途中很容易得到验证。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曾国藩就在翰林院当了3年的实习生,散馆考试很快就到了。

“散馆”考试一般在殿试之后的第三年举行,成绩优异者留任翰林,担任编修或检讨,正式成为翰林。其他则被派到地方做官。

道光二十三年的这次散馆考试,主考官无疑非穆彰阿莫属。

清朝的考试一般都是,考生在写完文章以后,一份交给主考官,一份自己留着。估计并不是为了作纪念,应该是为了成绩出来以后作核对用的。

虽然,穆主考知道,曾国藩也有几分才干,但还是不放心,于是考试后就去要了曾国藩答卷的抄录。

成绩出来了,曾国藩被选任为翰林院检讨(编撰国史的文官),正式成为了翰林。

其中,穆彰阿做了多少手脚,或许没有人知道。

可能,穆彰阿找人直接把曾国藩的原本和副本试卷都给重写了,只是我们无从考证,不过二人的关系无疑更是近上加近了。

靠上了这么一棵大树,估计此时的曾国藩天天都梦想着升官,不过事实也确实如此,从此以后,虽然期间也有点小迂回,但总体上来说曾国藩算是飞黄腾达了。因为,就算是皇上吩咐的事没做好,至少还有恩师罩着呢,怕什么,咱们恩师最擅长揣摩皇上爷的心思了。

有一段史料把穆彰阿对曾国藩的庇护描述得很微妙。

一天,曾国藩突然接到皇上次日要召见他的通知,当天就跑去了穆府打探消息(可能更多的是问问老师该怎么应付,才能讨皇上喜欢)。第二天,曾国藩随太监来到了皇上要召见他的地方,却发现皇上根本不在这,于是就只好等着了。一等大半天过去了,只好先到恩师家里问问怎么回事,皇上这是什么意思,明天再来见皇上。

穆彰阿忙了一天回到府上,见到曾国藩就问:“在皇上召见你的地方,有间屋子的墙上挂着字幅,你看到了没有呀?上面写的是些什么内容呀?”

曾国藩一愣:“有吗?我怎么没看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