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1)

不娇不惯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 作者:石娟


 

许多家长看到受娇惯孩子的表现后,总是说我没有娇惯孩子,我只是想对孩子好一点,这应该不算娇惯吧!实际上,家长这些自认为正常的行为都是娇惯。家长们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关注,不要轻易满足孩子的要求等,唯有这样,孩子才能成长为高素质的人才。

1?给孩子特殊待遇

涵涵6岁了,长得聪明可爱,非常招人喜欢,他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在家里有什么好吃的,爸爸妈妈都给他吃。涵涵很是挑食,在家里只要妈妈做的饭菜不合他的口味,他就不吃,妈妈每次都会给涵涵单独做一份。

有一次,爸爸从北京出差回来,带回来了好吃的北京烤鸭。妈妈把鸭子切好后,盛到了盘子里,喊大家来品尝,涵涵第一个跑了出来。妈妈笑着对他说:“这可是北京有名的烤鸭,很好吃哦!”涵涵看着桌子上的鸭肉,突然用两只胳膊盖住了盘子,大声说:“不许你们吃!”

初中时,涵涵在外地读寄宿学校,因此每次回家,妈妈都会弥补性的给涵涵买很多好吃的、好喝的。涵涵爱吃鸡,所以每次妈妈都会买一只鸡做给涵涵吃。并且每次吃饭时,妈妈都会把鸡腿、鸡胸肉等一些鸡身上的好肉夹给涵涵,而妈妈只吃一些鸡头,鸡爪子……

如今涵涵都已经14岁了,可是却不太懂得孝敬父母,就拿平常放假回家来说,涵涵从来都不知道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吃东西也一样,从来不知道让人。

因为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4+2+1”式的,即六个大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和一个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一般孩子的地位可能就会高人一等,处处会享受到特殊的待遇,比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比如过生日,一定得买大蛋糕,送好礼物,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的生日可以不过。

很多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爱,把好吃的好玩的全让给孩子,孩子偶尔想让父母分享,父母在感动之余却经常会说:“我们不吃,你自己吃吧。”长此下去,就会强化孩子的独享意识,他们就会理所当然地把好吃的、好玩的据为己有。一旦孩子习惯了这样高人一等的待遇后,他就会自感特殊,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所以,一定不能给孩子搞特殊待遇,不能以孩子为中心,什么事情都由着孩子,以免孩子养成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父母一定要学会做理性的人,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是不能“感情用事”的。

菲菲的父母长年在外,菲菲由爷爷奶奶抚养。他们是个大家族,七大姑八大姨都住在近旁,整个家族就他这么个小孙孙、小宝贝,加之菲菲平时说话嘴甜,比较讨人喜欢,大家都特别宠他、爱他。只要小宝贝一声吩咐,无不照办。

因此,即使爷爷奶奶不给他钱,他也不愁没钱花。加之每次父母回来,总要好好补偿自己没在家的歉疚,一番温情,基本上通过带他吃吃喝喝和买东西来表达。班里小朋友还不知道阿迪达斯、耐克,他早已开始直奔小康了:阿迪达斯、耐克、巴布豆……应有尽有。服饰高档,文具也不逊色,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好玩的好用的,新出炉的文具他那儿都有,平时口袋里也总带着零花钱。

如果孩子从小在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家庭给予孩子太多的特殊待遇,那么这个孩子在成年以后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人了,更不会知道自己对家庭还有义务,并且会对别人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他们只考虑自己的存在,而不考虑他人的存在,只对对自己有利的事负责,而对其他事根本不去关心。

为了防止孩子形成自私的性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要营造一定的“公平”环境,应当把孩子视为家庭的普通一员,家里的一切都是大家享用的,即使只有一个苹果,也不要让他独吃,最好大家分着吃。父母还要教育孩子,既要看到自己也要想到别人。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和其他成员是平等关系,自己有愿望,别人也一样有愿望,好东西应该大家分享,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平时,要教育孩子照顾老人、病人,鼓励孩子“克己利人”,“爱人为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