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会明哲保身
【儒家箴言】
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礼记·中庸》
在事业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遭遇瓶颈,每每这时,我们都会在继续还是离开之间苦苦地挣扎徘徊,如果选择继续,我们便可以保持现在舒适的生活,若选择了离开,我们就能够卸下心中的疲惫,开始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面对进退两难的抉择,往往大多数人都选择了继续,因为已经习惯了安逸的自己,宁愿用幸福来换取现在拥有的一切。
《史记》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它告诉我们在功成名就面对两难抉择时,应学会明哲保身。
战国时代,有一个名叫范雎的人,他本是魏国人,因家境贫寒,曾出使过齐国,由于被魏中大夫须贾诬陷,不得已只能离开故土,后来历经了磨难,终于辗转到了秦国。到了秦国后,他向秦昭王献上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使得秦国在乱战中得以稳定,因此,他深得秦昭王的赏识,被提升为高高在上的相国。
后来,在与赵国作战之时,范雎推荐郑安平为主将,领兵攻打赵国,然而,这场战争却以失败告终,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很大,从此以后,他便意志消沉。其实,如果依照秦国的法律,只要被推荐的人出现了过失,那么,推荐者也要受到相应的处分,但秦昭王因爱才心切,所以并没有向范雎问罪,谁承想,这反而使他的心情更加沉重。
眼看着自己的爱卿越来越萎靡不振,秦昭王的内心很不是滋味。为了能激励范雎振作起来,再次为国效力,这一天,秦昭王特意接见了范雎,并故意对他叹气道:“现在内无良相,外无勇将,秦国的前途实在令人焦虑呀!”秦昭王原本的意思是,现在已经没有什么良将了,你还不快快振作起来。可范雎的心中却另有所思,他误会了秦昭王的意思,还感到非常恐惧。
就在秦昭王接见范雎不久后,秦国有名的辩士蔡泽前来拜访他,并对他说道:“四季的变化是周而复始的。春天完成了滋生万物的任务后就传位给夏,夏天结束了养育万物的责任后就传位与秋,秋天完成了成熟的任务后就传位与冬,冬把万物收藏起来后又传位与春天……这便是四季的循环法则。如今你的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日子已久,恐有不测,让位他人,才是明哲保身之道。”
蔡泽的一席话,如当头棒喝,让范雎恍然大悟,他听了这番话后,便立即向秦昭王请求引退还乡,并且,还推荐了蔡泽继任自己的相国之位。秦昭王原本非常不舍,但见他去意已定,也就没有再勉强。蔡泽就职后,也为秦国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每当蔡泽立功之时,秦昭王都会怀念范雎一番,怀念他大公无私的精神风貌,而蔡泽也对他充满了感激之情。
当蔡泽听到有人责难自己时,也舍弃了宰相的宝座,保全了自己的晚节。
这个故事旨在提醒我们,一旦自己功成名就、富贵显赫之时,人与事往往都会陷于停滞,人心也会因疏忽而倦怠,事业自然也不会有更大的发展了。所以,此时最明智的选择,就是辞去高位,退而赋闲。这样不但利于修身养性,也利于保全自己。否则,说不定自己会因芝麻大的小事而被问罪,如此一来,非但晚节不保,甚至还会有被杀身破家的危险。
孔子一贯信奉中庸之道,由引言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庸的智慧,而明哲保身之法,可以说是中庸智慧的又一个亮点,它不但适用于我们的各行各业,也适用于我们为人处世的各个细节。《诗经》中说,“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说的也就是这个种智慧!
生活中的我们,都知道这样一种现象:在倒水时,如果我们持续地向杯子里倒水,那么,这个杯子很快就会溢出水来,因此,我们会在杯子即将盛满水时,便立即停止自己倒水的动作。其实,很多儒家的道理我们都知道,却经常被我们所忽视,当我们遭遇瓶颈之时,不妨尝试选择离开,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才能得到期望的快乐。
在历史上很多有着高尚气节的君子们,都明白月满则亏的道理,不会一味地贪图富贵安逸,他们往往会选择在适当时机,主动退出历史舞台,为后来者提供大展宏图的机会。这样,不仅能让自己从痛苦的挣扎中解脱出来,而且还获得了难得的佳誉和安宁。这就是儒家的智慧,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思想精髓,职场就是一个战场,唯有智者才能够突破那些重重包围!
职场,让我们充满了无奈,我们总是在一道又一道的选择题中,艰难地摸索着前进的道路,然而,即使我们再小心翼翼,也避免不了职场中的瓶颈。其实,并不是职场中的瓶颈太多,而是我们的智慧不够,明哲保身就是一种高明的智慧,只是很多人都明白它的道理,却始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