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个仁
仁的表现是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他勿施于人
——非著名流行歌曲《子曰》
孔老师的祖先可是实打实的贵族,到了他爸爸的那一代,家里已经比较破落了,爸爸叫叔梁纥,是个武士,在鲁国做个小官(陬邑大夫),先是娶了个姓施的老婆,一口气生了九个女儿,也没见一个带把的。孔老爸思想比较落后,还是想要个儿子,眼看年纪大了,赶快抓紧娶了个小的,果然这下灵验,马上生了个儿子,可惜天只遂了一半人愿,儿子是儿子,不过是小儿麻痹……
孔老爸硬是咽不下这口气,毅然又娶了个小的,这次终于生了个健康的男宝宝,白白胖胖十分可爱,小脑袋中间还凹进去了一块,像山丘一样,以此孔老爸给男宝宝取名为“丘”。
我们敬爱的孔老师诞生了。
孔老师命苦,三岁当官的爸爸就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又是做小的,大老婆容不下他们母子,于是可怜的孔妈妈只能独自带着孔老师和他有缺陷的大哥独自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到孔老师十七岁的时候,孔妈妈也撒手人寰。
长大后的孔老师在家乡鲁国的日子还算过得去,十九岁就娶上了老婆,一年后生了个儿子,鲁国国君(鲁昭君)还送条鲤鱼来庆贺,孔老师十分激动,为感激这份恩情,把儿子取名叫孔鲤,字伯鱼。
后来孔老师当了官,从仓库保管员做起,一路勤勤恳恳,中间虽屡有起伏,总体形势还是往上走,五十一岁的时候便做到了市长(中都宰),一年后政绩显著,被提拔为建设部长(司空);不久又升官了,坐到了公安部部长兼检查部部长兼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大司寇),到五十六岁的时候,又升为国家副总理,主管外交事务。
孔老师的副总理当得颇有成效,成功的人总是容易引起人的嫉妒,鲁国内部有不少人对他不满。不过最后的导火索,还是来自隔壁邻居齐国。
齐国老大怕蒸蒸日上的鲁国威胁自己,就想了个损招:
送了120匹好马和80名美女给鲁国国君,鲁君这下高兴坏了,天天骑马玩女人,三天不上朝,到了祭祀的日子,连肉都忘记分给孔老师。孔老师大失所望,于是毅然放弃高位,离开鲁国。已经将近六十的孔老师,走上了流浪之路,这一走,就是整整十三年。
我们现在可能很难理解,就骑个马泡个妞,忘记几天公务这点破事,犯得着吗?往远了说,明朝有个皇帝叫万历的,多少年都在怠工,往近了说,那“天上人间”、“翡翠明珠”什么的可都不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啊!
可就是犯得着。为什么呢?因为孔老师所追求的就是实现他的理想。
那么孔老师的理想是什么呢?
此时的中国,是春秋时代。周朝名义上虽然还算全国唯一的统治者,但实际上已经衰弱不堪,各个诸侯国之间成天打来打去,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小国被大国吞并,大国在局部称王称霸,根本不把周朝天子放在眼里。
还是按照郭沫若的说法,这段时期叫做从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转变时期,而孔老师认为这种转变是极其错误的,带来了很坏的影响(礼崩乐坏,天下无道),周朝的那套玩意还是很好的,所以孔老师还是相当喜欢周朝那套管理制度的,这套管理制度就是周礼1.0。
当然孔老师也不是认为需要完全照搬周礼1.0才能治理好国家,周礼1.0需要被升级更新,删减一些,同时也需要增加一些,这个加减的过程叫做“损益”。在对周礼1.0进行损益操作之后,“周礼”的第二个版本诞生了:这就是周礼2.0。
这次升级主要是增加了两方面内容:
第一个叫做正名。
正名的意思是事物都要有一个名字,还要有对这个名字正确的定义,两者缺一不可,做到了,就能人人各司其责,社会安定团结(名正言顺)。要是做不到,那就会人人胡作非为,引起社会混乱,动荡不安(名不正则言不顺)。
君是啥,臣是啥,老爹是啥,儿子是啥,这些都得整明白,君该做什么,臣该做什么,老爹和儿子又该做什么,这些也得整明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做君王的,要勤政爱民,要赏罚分明,要威严决断。不能只会喊口号,不能只会玩鸟赏花斗蛐蛐,也不能有事没事就抹眼泪。
做大臣的,要忠心,要办实事,要爱民如子。不能让人一想起来,就只剩喝酒玩女人外加收受贿赂欺压老百姓的印象。
做老爹的,要爱护教育儿子,不能只管生不管养。养不教,父之过!
做儿子的,要孝顺老爹,不能只管自个,乌鸦都懂得孝敬父母,人要是做不到,那叫禽兽不如!
做得到,就天下太平;做不到,就一片混乱。
第二个叫做折中,也就是“中庸”,中庸的本意是抓着两端的中间,不可过,也不可不及(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菜做咸了,我们可以放点糖;菜做甜了,我们可以放点盐。
天气热了,空调打到28度;天气冷了,空调还是打到28度。
老板既要表示出威严,不然谁听你的?也要表示出温情,不然谁听你的?
咸和淡、冷和热、威严和温情都是矛盾,而最适合的,就会在这矛盾对立之间出现,这就是中庸。
这个升级后的周礼2.0才完全符合孔老师的需要,他也给周礼2.0取了一个响亮的新名字:道!
“你只顾骑马泡妞,连祭祀都能给疏忽了,我还实现个虾米的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还不怕找不到能实现理想的地方!”
孔老师的一生的理想,就在于推行这个道,实现了道,就能天下太平,国家富裕强盛,老百姓安居乐业,好处数不胜数。
只是……只是孔老师一辈子都没能找到地方推行这个道。
至于孔老师的道为什么各个国家在这个时代推行不了,其实原因很简单,答案只有三个字:不实用。
毕竟周已经衰弱不堪了,现在的诸侯各国要的是富国强兵,以便于吞并和反吞并。从理论上说,要讲法治,从实际上看,当时正面典型有齐国管仲搞的那一套,周的管理制度反而是个反面教材。
与鲁国国君的治国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差异,这才是孔老师“被离开”鲁的根本原因。
所以后来的各国老大们无论是看理论,还是联系实际情况,孔老师的道是中看不中用,所以最多也就装装样子和孔老师打个哈哈,传说卫灵公还是因为怕老婆(著名美女南子),才无可奈何地请孔老师去坐了几天。
至于美女南子和孔老师之间有没有发生点什么情感纠葛肉体纠纷,这个我就不知道了,喜欢八卦的同学可以参考电影《孔子》。
孔老师的理论真正被国家采用,那要到几百年以后,不过那也是有选择有独特解读的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