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工作历史中有空缺怎么办?
短期的空缺,如几个月的待业,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HR不会介意,你更无须在简历中予以说明,坦然地跳过,仅显示你的工作年份就可以了。
5.工作经验少怎么办?
缺乏工作经验是找工作的拦路虎,但我们可以用中国太极里的“借力打力”一招,将优势充分展示,凸显你具备相关专业经验或素质,将工作经历上的劣势冲淡。
不少初涉职场的求职者为给自己的求职材料加重砝码,纷纷到各种人才评估机构进行人才评估,目的就是为了得到一份能证明自己能力的测评报告,为自己增添竞争力。然而,我们要告诫大家的是,目前社会上(包括一些学校开展的)一些所谓评估机构把评估视同“算命”,缺乏科学性,也不可能达到让招聘企业另眼相看的效果。应届毕业生求职真正需要做的是突出与招聘职位相关的实习经历、成功的社团经历,并以相关事实及数据支撑;“学习至上”也是很好的方式,在HR眼中,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具备极强的学习能力与研究能力,能很快适应并胜任工作,并常常在工作中有所创新与建树。此外,“勤能补拙”也是一个不变的职场圣经。在简历中强调你“勤奋苦干”、“愿意在周末和晚上加班”或“能够出差或外派”等表达接受困难条件的意愿,也会让HR对你另眼相看。
6.跨专业求职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改行”对于求职者是一件颇具挑战性的举措。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不过并非所有职位都对求职者的专业有严格限制:一般科技类、IT类对于专业技能的要求很高,通常要求专业对口的人才;而也会有较多职位对专业要求不是很高,很多行业都有渐渐放宽专业限制的趋势。如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以前只招经济管理类人才,现在法律、物理、数学系的毕业生都有,国企也出现了这样的趋势。如果你有改行的梦想,从现在开始努力,这完全可以实现的。
专业并不能完全决定你以后的工作能力与职业发展方向,大学的学习主要为你提供的是一种思维与方法,更多的能力还是要从社会中培养。现在很多企业都有入职培训,目的就是为了毕业生能尽快熟悉工作内容与工作环境,尽快将大学所学应用于实践,培养起与职位相适应的能力来。想实现跨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突出外语能力。这一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留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工作,英语四级甚至是六级证书都是必备的,中高级口译证书和托福成绩也成为很多企业衡量求职者实际英语能力的标准之一。
突出辅修专业。学生专业课程以外的知识和能力也颇为重要。虽然有些职业对专业性要求不强,但如果学生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背景,自然在求职中能更胜一筹。目前很多大学也开设了不同的辅修专业和第二学位课程。准备跨专业求职的同学,有必要尽早规划就业目标,在专业课以外选修或辅修相关课程。
善于展示自己。在跨专业求职中既然专业优势无存,工作能力就成为最重要的考量。这通常表现为沟通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具备了外语、电脑、辅修专业等综合素质之后,要考虑的则是如何在短短的面试中体现自己的工作才能。沉默是最大的失败,清楚、自信地侃侃而谈,善于表达自己、展示自己才是制胜的关键。所以在平时,性格内向的求职者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