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要孩子还是要宠物?

宝贝别怕 作者:DNA


要孩子还是要宠物?这是很多年轻城市女性曾经、正在或者将要面临的问题。问题的核心则是一种名为弓形虫的寄生虫。很多准妈咪都被告知,她们的宠物很危险,因为会传播弓形虫。

广泛存在的弓形虫

我们经常提及的弓形虫大名叫做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单细胞的原虫,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几乎是地球上最成功的单细胞动物。然而,同它大名鼎鼎的亲戚——疟原虫相比,这种虫子走进人类的视野是很晚近的事。1908年,法国两位学者在北非的刚地梳趾鼠(ctenodactylus gondii)体内发现了它。在其后100多年里,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弓形虫的不凡之处。它能感染几乎所有的恒温动物,大约50%的猪牛羊鸡鸭鹅、60%的鼠类和野鸟、70%的猫都是它的活动旅馆。人类也没有“免俗”,22%的英国人、225%的12岁以上美国人、67%的巴西人、80%的荷兰人和德国人、88%的法国人都曾经感染过弓形虫。根据不同的研究,中国人的弓形虫感染率在全世界处于较低的水平,大约是5%~20%。即便如此,我们身边的“弓形虫病病人”仍然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同时,我们又似乎并没有感受到这一点,这是因为弓形虫感染很少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对于免疫功能良好的人群,第一次接触到弓形虫顶多会导致轻微的类似流感的症状,比如疲劳、肌肉酸痛、发低烧或者是淋巴结肿大,用不了多久这些症状也会消失。不过,对于那些免疫力十分低下的人,比如艾滋病患者和正在服用抗排异药物的器官移植病人,弓形虫则可能是致命的。英国电影《猜火车》里,一个因吸毒感染了艾滋病的小伙子就死于弓形虫。

怀上了宝宝,该怎么做?弓形虫可以穿过胎盘屏障,由母亲传播给胎儿。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对胎儿健康会造成不小的风险。研究表明,妊娠13、26、36周首次感染弓形虫的孕妇,胎儿感染率分别为6%、40%、72%,症状发生率分别为61%、25%、9%。所谓的症状包括流产、神经系统发育不良、脑积水和致盲。注意,这里特别提到了首次感染,也就是说,这种风险仅存在于妊娠期间第一次被弓形虫感染的女性中。综合国内诸多文献的数据,孕期女性首次感染弓形虫的概率远低于1%。

除了前面提到的母婴传播以及极其罕见的通过输血和器官移植传播之外,它们主要是“虫从口入”。要么是接触被猫粪便污染的食物、器具和饮用水,要么是吃了没熟的肉类。之所以特别提到猫,是因为在弓形虫复杂的生活史中,只有猫科动物能成为弓形虫的“终宿主”。换句话说,虽然弓形虫并不“挑剔”,但是它在其他动物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繁殖,不能向外界散播它的后代。

看来,猫的确是“危险分子”。不过研究发现,只有首次感染弓形虫的猫才会在感染最初2周内传播虫卵,且猫粪中的卵囊要“孵化”一天才具有传染性。如此算来,准妈咪养到一只刚好具有危险性的猫的概率非常低。

与养猫相比,食用不熟的肉类更危险。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分析了来自英国各地肉店里的71份肉样品,结果发现: 38%被弓形虫感染了。中国还没见到有类似的调查,相信结果也不太令人乐观。那些热衷于吃涮肉和带血牛排的女读者们可要注意了,为了安全,还是暂时牺牲一下舌头吧。

影响性格的弓形虫

2000年,牛津大学的3名科学家报道说,感染了弓形虫的老鼠非但不怕猫,反而主动往有猫尿痕迹的地方凑。当然,结果就是,感染了弓形虫的老鼠更容易变成猫儿的美餐。如果从弓形虫的角度来看,这是再美妙不过的过程,因为只有在猫体内,弓形虫才能走完整个生活史。这样一来,老鼠就变成了运输弓形虫的工具。至于为什么会这样,科学家们还是一头雾水,推测是弓形虫影响了老鼠大脑的某些结构,让老鼠们变得“勇者无畏”了。

这不禁让人思考,感染了弓形虫的人是不是也会有点儿不一样呢?事实上,罕见的急性弓形虫感染的病人,往往会出现幻视、幻听和意识模糊,甚至会被当成精神分裂症来治疗。同时,那些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感染弓形虫的比例比普通人高。即便是在普通人群中,弓形虫似乎也与一些所谓的“气质”有点关联。捷克查尔斯大学的亚罗斯拉夫·弗莱格(Jaroslav Flegr)总结说,养猫的女人更勤奋,养猫的男人却更小心眼、爱嫉妒。这背后可能都是弓形虫在作怪。

弗莱格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更出人意料。在发表于2007年德国《自然科学》(Naturwissenschaften)期刊的一篇文章中,弗莱格和同事指出,最近感染过弓形虫的女性怀孕生男孩的概率高达0608,而平均概率才051。如果这个结果能经得起更多研究的考验,这将是第一种简便易行的生男方法———如果你不担心由此可能造成问题的话。

在医学领域,弓形虫被称做条件致病的人畜共患微生物。人畜共患病,听上去好像挺吓人的,事实上这只是人类面临的各种传染病威胁中很小的部分。更多的危险来自于那些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包括极其常见的流感,都可能会对胎儿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