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退为进:年过半百日中天

《易经》养生大道 作者:张其成


有句俗话,叫“人到中年日过午”,听起来挺让人沮丧的。但我们转过头来想,如果人能活百十来岁,那五十岁左右才刚是人生的一半啊,我们还有那么长的路要走,还有那么多的事要做,这岂不是人生的黄金期?这个时候我们已有比较坚实的经济基础,也累积了足够的人生经验,尝遍了世间冷暖,不正是回报社会,养护自己跟家人的好时机吗?

女人到了49岁,男人到了56岁,这是天癸要离我们而去的年龄了。如果前面的阶段我们保养得好,这个时期就会度过得很轻松,也很可能会使天癸延后再走。

56、49是男女从姤卦向遁卦转变的时期。姤卦是阴气开始上升、阳气开始消退的景象,乾卦全是阳爻,盛极而衰啊。再看这个“姤”字,是女字旁,女为阴,这个卦是一个女人和五个男人在一起,象征阴气开始上升。从自然景象上看,上卦为天,下卦为风,像风在天地间流动,比喻上下可以交通相遇。从一个人的生命历程看,是人的更年期,说明已开始步入中年了。这个时期要保持一种中正的心态,不能浮躁,接受自然“瓜熟蒂落”的规律。

姤卦之后是遁卦。“遁”有躲避、退让的意思,通俗点说就是藏起来。这个时候一般要急流勇退,在忙碌了这么多年后要做一个修整。程颐解这卦时说“君子退,以生其道”,就是说必须退隐才能使另一种状态展现出来,达到人生的美好境界。

人生处于这两个卦的时候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注重心态,都说不能浮躁,要懂得以退为进的道理。

这个时期是人爱生大病的时候,为什么呢?一是天癸的离去,我们失去了先天的护持;二是半生积疾一朝发,隐患已经由量变到达质变了;三就是心态摆不正,迟暮的恐惧时时袭来,生活状态的巨大变化让人无从适应。

天癸竭,男女都会出现肾气虚衰的表现,先天的元精越来越少,我们就要靠后天的养护来弥补。首先要注意运动,在上一个阶段,我并没有特别强调运动,并不是因为它不重要,而是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侧重的方面。这个时期脏器都开始偷懒了,能不动它们就不动,所以,我们必须诱导它们,甚至强迫它们动起来。

比如50岁左右的人很容易得肩周炎,所以这种病又叫“五十肩”。这就是关节退化的表现,治疗上多以按摩为主,按摩是什么啊?按摩就是让你被动运动啊,你自己怕疼不敢动,就只能让医生帮你动,给你把粘连的组织抻开。这种病就是典型的需要运动的疾病,如果平时我们能多游泳,或打打球,练练太极拳什么的,就不太会出现这种现象了。

还有句老话,叫“花不花,四十八”。是说得不得老花眼,关键就看这时的情况。其实人到四十岁左右的时候,眼部肌肉就开始衰弱,功能也开始大幅减退,所以看近物就发生困难。中医认为,眼睛的好坏是肾的生理病理状况的表现,如果身体保持健康,肾不虚,就可以使视力延缓减退;如果平时注意保护视力,也可以延缓衰老,推迟老花眼的来临。不光是眼睛,还有我们上面说过的关节啊、脏器啊、头发啊、牙齿啊,等等,都从这个时期开始要产生巨大的变化了。

人生前几个阶段中,大家没有注意的话,多年沉积下来的身体的毒素,和我们对脏器的各种伤害就会蓄势待发,趁天癸枯竭的时候袭击我们一把。这时我们要想把它们连根拔去已经不大可能了,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最有效最重要的就是早发现苗头,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

这在平时就要注意自查,定期的体检是少不了的。现在的医疗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但还有一些中年人没有意识到体检的必要性。想想看,要是一年一百多块钱就能把要命的隐患查出来,还可以让自己安心,何乐而不为呢?有时候健康跟长寿就是一念之间的事,你重视它了,它就回报你;你不上心,你懒惰了,它就报复你。

除了体检,我们也要注意平时身体的一些信号。比如手指麻疼,各个手指都联系于不同的脏器,如果有类似的症状就要警惕是不是心脑有潜在的病变。再比如头晕、胸闷,如果是轻微的很多人是不太在意的,但是后果必然是发展成一种严重的疾病,所以要感知到身体的信号,并且引起重视。

50岁以后,有一部分人就要退休了,家里的子女也长大成人,很多成家立业,还有的到外地学习工作。国外对这个时期有个称呼,叫“空巢期”,父母就像两只把子女哺育大的老鸟,子女羽翼已丰的时候就会离巢而去,剩下两位老人,寂寞度日。再加上有些到了退休年龄,一下子觉得生活失去了寄托,离社会越来越远。

这时其实是重回青少年的最佳时机。可以联系亲戚或同学,大家利用闲暇时间重新团聚。忙碌了几十年,终于又可以不用考试,不用为生活奔忙,可以开心自在地玩了,这岂不是一件大好事?如果身体好,热心集体活动的人,还可以找一些力所能及的额外工作,不求赚多少钱,只为给自己找个营生,既可以打发时间,又可以回报社会。这种工作方式的好处在于,做不做全由自己说了算,比如做半年,觉得累了,就辞掉,休息几个月,这样的工作可称得上是一种另类的消遣方式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