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是,他们的研究还提示我们的基因库中存在着大量基因,以确保千年内当人类从一种气候环境迁移到另一种气候环境时,他们的后代能拥有足够黑的皮肤以维持叶酸量,或拥有足够白的皮肤以产生足量的维生素D。
对于加伯罗斯克和卓别林的公式,存在一个例外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因为它正好验证了前面提到的规则。因纽特人是亚北极区的土著人,尽管他们接受的日照有限,但皮肤却是黑色的。他们为何不需要进化出更浅的肤色,以确保体内含有充足的维生素D ?其实,研究结果出人意料的简单,他们通常以肥硕的鱼类为食,而鱼类正好是自然界中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之一。因此无论早餐、中餐,还是晚餐,他们都在不断摄入维生素D,所以不再需要专门合成这种维生素。如果在你年幼时,老祖母曾强迫你吞服鱼肝油,那么她也在干着一件和因纽特人类似的事情。鱼肝油中富含维生素D,服用鱼肝油是预防佝偻病的良策之一。
如果你正在好奇,既然深肤色阻挡了所有的紫外线,那么它们如何合成足量的维生素D呢?这真是个不错的提问。其实,穿透皮肤的紫外线的确会损坏叶酸,但同时它们却对合成维生素D大有帮助。进化为深肤色的目的是保护叶酸,但这却不是一个能随意开关的过程;就是说,当你需要大量维生素D时,你不能将控制生成黑色素的开关关掉。因此对深肤色的人而言,一个新的问题迫在眉睫:由于生活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他们的肤色尽管保证了体 内充足的叶酸供给,却阻断了维生素D的贮存。
可进化真是妙不可言,它们考虑再三,决定在深肤色人群的基因库中为载脂蛋白E(Apo E4)这个小角色预留空间。Apo E4的作用能确保血液内的胆固醇水平迅速升高;当有足量胆固醇可供转化时,深肤色的人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穿透皮肤的太阳光。地球越北端的区域中也有类似的适应机制,其实生活在欧洲的白种人不是高枕无忧。在欧洲不是深肤色阻挡了阳光,而是他们尽管拥有浅肤色,却没有足够的光照合成维生素D。于是可以想见 Apo E4在北欧人中普遍存在;纬度越靠近极地,这种现象越为明显。而对非洲人而言,Apo E4基因能使胆固醇水平迅速升高,这样携带此基因的人就能最大限度地将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
但是从进化的角度出发,Apo E4并不是一笔划算的交易。Apo E4基因及与之相关的胆固醇使人们发生心脏病和脑卒中的风险增高;在白种人中,它甚至还增加了发生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透过血色病和糖尿病的例子,我们已经看到,一代人的进化优势很可能是另一代人的进化难题;特别当他们处于不同的环境时,这一矛盾尤为突出。一个直观的例子就说明不同环境对同一进化策略确有不同的影响,看看一个和你自己鼻子有关的疾病。ACHOO 综合征,全名是常染色体显性阳光促发综合征,这种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当患者从黑暗环境进入强光环境,通常是暴露于阳光时,会不由自主地打喷嚏。为了更好地认识这种疾病,我们不妨回到我们祖先的生活。那时他们大多居住在山洞中,而这种打喷嚏的反射能帮助他们有效的清除鼻腔和上呼吸道中的真菌或细菌。但是现在,当某人穿过黑暗的隧道,见到一缕阳光时,就会不可遏制地打喷嚏,可是已经无法像我们祖先一样从打喷嚏中获取保护,反而有可能造成危险。为了深入认识新环境对旧有适应机制的影响,我们还需要看看其他例证。在这些例子中,不同的人群循着不同的进化路线,但这一次发挥作用的不仅仅是环境因素,还有文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