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在演讲时,举奥修书上提过的例子:一个站在树上的人对树下的人说,再过两分钟就会有一部车开到我们面前,树下的人问他怎么知道,他说因为站在树上视野变广变远了,所以他能看到弯路上正有一辆车往自己的方向驶来──如果你还没看到未来,表示你站得还不够高!与其听许多趋势专家众说纷纭,与其被动地处在惊吓与措手不及的态势,还不如让自己的视野高度提升,看到越广大的版图,将全局中所发生的每件事,都视为跟自己有着“蝴蝶效应”般息息相关,所有巧合都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如此就能看到整个环境究竟怎么失衡,未来将怎么演变,而我们现在能做什么立即的调整。
只有以“全球视野”看现在与未来,才能稍稍理解现在的变动规模究竟有多大,将来可能会怎么演变、往哪个方向演变。我记得前阵子有一个广告,两位太空人在月球上边端详、边讨论地球的变化趋势:“地球变暖了、雨林消失了、中国经济崛起了…….” 地表原是广大无边,被人画上了国界、车道、跑道、竞技场、私家围墙……于是我们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心与时间也用在竞争上,忘了其实只要离开城市,我们就拥有广大的自然与天空可以活──当我们脱离自己所在的位置,跳出井底之蛙的视野,退得越远,一切变得越清楚。自然就是趋势预言家,也会是行动改革者──地球是一体的,光这点看通了,整个人的视角与生命重点就会不一样。
一篇名为《你们有手表、我们有时间》的网络文章中,非洲Touareg族的Moussa Ag Assarid说:“沉默是跟自己见面最好的地方……在沙漠没有交通堵塞,因为没有人对超前别人感兴趣……在欧洲,你们有手表,在沙漠,我们有时间。”记得有一次在赶台北捷运,我一向对挡在捷运手扶梯左边快速通道的人没有耐心,总会很严厉地纠正他们必须左行右立,以免影响到想赶时间的人──当我及时冲进了捷运,看着玻璃门倒影中的自己与众人,我突然看清了一件事:我再怎么高速、怎么有效率地绕过路障到达我想去的地方,也还是在地表水平上,像蚂蚁抢在前头般地争先恐后,但抢第一的蚂蚁与落后的蚂蚁一样都在地上。我才顿悟到,我的焦点不应该在地表水平上与人争速度、比前后,而是应该在立足点上拉高视野,只要一拉高眼界,就算事前一动也不动,一出手还是能准确到位(如老鹰高空俯冲的视野),拿自己该拿的,但不会因为视野不广、以为资源不够、造成没有安全感、加速过度囤积资源、以致浪费资源、让有人得不到资源的不平衡现象。
每次发生国际性灾难,各国的及国际性的救援中心就呼吁大家捐钱,其实很多人家里囤积过多的物资 (例如毛毯、衣物、家具、家电、生活用品、医疗用品),是有能力拿出来清理干净后捐到灾区的,而不必再花钱去买、去生产,所需的粮食与水也可以号召企业捐助。至于民众捐的钱,则可以用在购买其他无法获得捐助的所缺物资──我们都应该开始练习,每件事不要第一时间就想着用钱来解决,应首先利用现有的资源调配供需,把A地过剩的资源调配到匱乏的B地,不从商业的角度考虑再购买与再生产,以减少地球因过剩废弃物所造成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