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儿4周岁,经常爱说一些假话,比如她要玩水,她爸爸不让,她就会很委屈地找我,说爸爸打她,不让她玩水。这算不算说谎呢? 我很担心。怎么才能改掉这个毛病呢?
这里所谓的“说假话”,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撒谎。这个年龄的孩子,并不理解说真话的重要性,也不理解说“假话”的道德意义。她只是利用家里的条件,服务于自己的目的。如果编一个小谎言能让她达到目的,那么这就是一样很有效的工具。你不必戳穿她,对她说教,而是温和地理解她:“哦,爸爸不让你玩水,你心里难过了,是吧?还对爸爸有些生气,是不是?走吧,咱们跟爸爸商量商量,听听他的意见,为什么不让你玩水。”而后你们三个进行一场平等的交流,如果真是不能做的事情,跟孩子说明白道理,也允许她表达失望和难过的感情。
另外,我也想知道:为什么不让孩子玩水呢?水多好玩啊,每个孩子都爱玩水。
关于儿童“撒谎”,我在《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里“孩子真的不会‘撒谎’吗”一章里有更加详尽的论述,这里摘抄一部分相关文字:
我们大家习惯上认为,儿童是天真的、纯洁的、无邪的,他们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思想,看到什么就说什么、不喜欢谁就大声宣布出来,毫不顾及对方的面子;甚至童言无忌,敢于揭露“皇帝的新装”,因此他们肯定不会“编瞎话”。于是,对孩子说出来的话,我们往往坚信不疑。
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皮亚杰说,撒谎的倾向是一种自然倾向,它是如此自发、如此普遍,我们可以将其当作儿童自我中心思维的基本组成部分。
根据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斯特恩的研究,儿童直到七八岁,都不能完全陈述事实。他们并非要欺骗谁,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扭曲现实。
这种“撒谎”无关乎我们成年人心目中的道德理念,而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经之路。一方面,他们的经验和记忆有限,会错误地诠释某个事件,也会为了博取成年人的关注而“捏造事实”;另外一方面,他们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性,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顾及事实真相,以为成年人不知道,就没什么大不了,比如当他打碎了碗,会告诉妈妈是小狗狗打碎的,以此来保护自己。
既然他们不能区分“事实”和“谎言”,他们也就不知道说真话的重要性,更不明白“撒谎”的严重性。
给家长的建议:
1.切记,成年人眼中的“实话”和“诚实”,幼儿不一定能够理解得了。面对孩子杜撰的话语,不要一味地批驳为“谎言”。假如我们所有的人只能说真话,那么世间所有的童话、故事、小说,都是在“撒谎”啰。
2.当孩子的叙述和事实不相吻合时,不要急于结论他在“撒谎”,站在他那个角度看一看,他这样说,是不是有很好的理由?比如,假如他“吹牛”了,那么,他是不是希望自己能够飞翔?是超级英雄?比其他小朋友跑得快?老师表扬了他?
3.当你发现孩子为了逃避责任而编了“瞎话”时,不要急于揭穿他,更不要刑讯逼供。给他一点时间和空间,让他帮助你收拾“残局”,将他的注意力集中在事件本身,而不是你的情绪反应上。
4.营造一种温馨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觉到,即便“闯了祸”,说出真相来,并不会给他带来灾难。当孩子确认说实话没有坏处时,他们会本能地更加乐意做一个诚实的人。相反,如果他认为说实话没有什么好处,反而不如掩盖事实更能让他逃脱,那么他就不会自动选择诚实了。
5.向孩子探索事实真相,是一门需要掌握的技巧。记住,你问话的口气、态度、声调,都会影响孩子的回答。孩子会说出你所期待的答案,因为,对于他来说,讨好你,或者摆脱受讯的折磨,比所谓的“真话”更加现实。
6.如果你发现孩子的确经常“撒谎”,那么在评判孩子有道德问题之前,最好反省一下:是不是对孩子过于严厉?是不是让孩子感觉到撒谎的必要性?
7.当孩子承认事实时,不论他所承认的“错误”有多么严重,都不要再惩罚他。鼓励孩子拥有诚实的品格,比惩罚他打碎了珍贵的花瓶,更加重要。
8.培养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长不仅要做到对孩子坦诚相待、从不撒谎、言而有信、遵守诺言,也要在孩子面前对所有的人都做到以上这几点。
最后,千万不要逼迫孩子承认错误。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愿意在家长面前承认自己做错了,让他们进行口头检讨,是极大的羞辱。不要为了满足自己成年人的尊严感,而去伤害孩子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