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上海滩》那段往事,我心中想说的岂止千言;但是就这样提笔,一时间却又不知从何谈起。刘德华后来翻唱的《上海滩》里面第一句就是“谁能忘得了上海滩?”后来有一个影评家说,《上海滩》是普罗文化里淘出来的经典之作,我看了有些拗口。对电视台来说,《上海滩》是80年代收视的一个奇迹;对观众来说,《上海滩》是心中永恒的经典;对我来说,《上海滩》是一段人生。
转机从一个不期而至的电话开始。
我突然发现,我在演艺事业上的好几次重大转机都是从一个不期而至的电话开始,而且每一个电话都会引出一个我在演艺事业上的贵人,当然他们最后都转化成了我的知己。除了这次,此前李家鼎师傅的一个电话使我得以毕业后和无线签约,留在我钟情的演艺圈;此后麦当雄导演的一个电话把我从事业的低谷唤起,从而走上饰演传记人物的康庄大道。
电话是1979年10月18日打来的,其时距离我从无线毕业将近两年;换言之,我已经默默无闻的跑了两年的龙套。这个时间在无线签约的演员里属于正常,大多数演员都要熬上两三年才有出头之日,还有的甚至能无名无姓的当上五六年的路人甲或路人乙。不过,因灰心失望而转行的艺员也大多会选择在入行两三年这段时间退出。
两三年就是横在所有无线艺员面前的一道坎,似乎也是一个很难破解的魔咒。因此,艺员们的选择便往往被抹上一层传统儒家“不成功便成仁”的悲壮色彩。我那时也正茫然地徘徊在那道坎前,苦苦的思索着如何破解那个让人不知何去何从的魔咒。
我现在只能说,那个电话打来得太及时了。
打电话者是招振强,是我演《网中人》时候的监制,也是我带伤坚持跳水演出的见证人之一。也正是我那次带伤跳水的搏命劲头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才在选择《上海滩》中丁力一角时在第一时间想到了我这个毛头小子。
写到这里,我得先宕开一笔,介绍一下招振强。
我和招振强之间的关系很复杂,也很微妙。搞得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他最合适。
招振强是香港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第一期的学员,从名分上讲算是我的大师兄。1971年,艺员训练班第一期招生,喜欢演戏的招振强报名参加并被录取,顺利毕业后留在了无线,就此进入了演艺圈。可是,那时候电视台的电视剧制作量非常少,艺员的队伍却已颇具规模,作为新人的招振强平时自己几乎没有什么事做,年轻气盛的他本来是准备在镁光灯下大显身手的,可更不愿意坐在家里无所事事专等饭吃,没办法,他便把视线投向了镁光灯照不到的地方,尝试做一些幕后的工作,有时还兼差充当新艺员考试的监考老师。我参加面试时,招振强就正襟危坐在主考官的座位上,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让我心里好生仰慕,还突发奇想:我要是认识这个主考大人该有多好,最起码面试成绩不用担心了。(?)
那一次我们失之交臂,谁也不认识谁。他是主考大人,高高在上,当然不会注意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考生;我是一则紧张,二则就算有心高攀,提着猪头也找不着庙门。所以数年后拍《网中人》再聚首时,他对我已经毫无印象,而我虽然还依稀记得这位大师兄的风采,可是身份迥异,索性连高攀的念头也打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