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武装对峙(1)

两次世界大战:西方的没落? 作者:(美)R.R.帕尔默


第一次世界大战延续了四年多的时间,即从1914年开始至1918年末结束。美国真正加入到大战中,是在大战的最后一年。德国及其盟国被称为轴心国;协约政府则被称为协约国。这次大战中丧生的人数是骇人听闻的;在西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投入的人力与死亡人数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初,人们普遍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短期的战争。德国参谋本部拟定的计划,准备同时与法国和俄国进行两线作战,如同在1870年那样。两线作战的不利之处可以依靠掌握良好的铁路线来补足,因为铁路可以迅速地把军队从一地调到另一地。德国的战争计划,即施里芬计划就是根据上面的事实拟定的。它打算将庞大的军队急速地调转方向,经过比利时,首先打败法国,然后转过头来从容不迫地去同俄国作战。由于俄国领土面积宽广,而且铁路不很发达,这就使它的部署缓慢得多。

地面战争,1914-1916年

1914年8月3日,德国在西线投入78个步兵师,以对抗法国的72个师、英国的5个师、比利时的6个师。德国军队不可阻挡地长驱直入。施里芬计划被如期执行着。德国民政当局拟订了征服与吞并欧洲大部分土地的计划。后来遇到了障碍:俄国人履行了他们同盟条约规定的义务,法国人在俄国投资的100亿法郎,如今获得了最有意义的红利。俄国派出两支军队进入德国,渗透到了东普鲁士。8月26日,毛奇撤出了原部署在法国境内的德军右翼,以便增援东线。德国人继续调兵遣将,但是他们的突击部队已被削弱了,其交通线则拉得太长。法国统帅霞飞重新配备兵力,其所属部队在一支较小的英国分遣队的有力支持下,抓住时机,下令反攻。

接着从9月5日至12日,在马恩河开展的会战改变了战争的全部面貌。德国人被迫后撤了。原来抱着一击而将法国打垮的希望已化为泡影。到这时,作战双方彼此都想击溃对方,直到将战线延伸到海上。德国人控制英吉利海峡沿岸港口的企图陷于失败,法国和英国之间的交通线仍未中断。与此相反,德国人在东线取得了巨大胜利,虽然战果辉煌(在坦能堡和马祖里湖战役中,俄军被俘22。5万人),但归根结底只是小小的安慰罢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