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奥地利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的崩溃

两次世界大战:西方的没落? 作者:(美)R.R.帕尔默


大战对于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如同对俄罗斯帝国一样,是一次致命的打击。附属于哈布斯堡王朝的少数民族,或者说在西欧各国首都代表他们的“民族代表会议”,日益获得协约国的承认,并且在10月宣告独立。11月12日,奥地利末代皇帝查理一世宣告退位。次日,奥地利宣告成立共和国,一个星期后匈牙利也同样如此。在和会召开以前,一批新的国家如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扩大了的罗马尼亚、实行共和制的匈牙利与小奥地利都先后出现了。

直到临近大战结束的几个星期,德意志帝国仍然坚固不动。自由主义者、民主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不久前已迫切要求实现和平与民主化,但促使德意志帝国崩溃的是德军最高统帅部本身。大战最后几年,独裁政权日益集中在鲁登道夫将军手中,到1918年9月,只有他及其最亲近的军事助手才认识到,德国的事业已经毫无希望。9月29日,鲁登道夫从设在比利时斯帕的德军最高司令部向德皇报告,德国必须请求和平。他竭力主张,一定要按照民主的议会制的原则,在柏林成立一个反映帝国议会大多数人意志的新政府。

他要求立刻进行和平谈判,似乎是怀着两种打算:第一,他可以赢得时间去改组军队,并准备发动一次新的进攻;第二,如果德国崩溃成为不可避免,那么德国的文官或者民主分子将会请求和平。

当时找到了自由派的巴登亲王马克斯充当内阁首脑。在此内阁中,甚至包括有社会主义者。10月间,颁布了多方面的改革法令。俾斯麦体制结束了,德国变成一个自由的立宪君主制国家。这些变革是符合鲁登道夫及其他将领的需要的,因为德国军事集团在德国处于危机的时刻,渴望拯救军队超过要拯救帝国。军队肯定决不会承认投降;那是商业诉讼中小人物的事。皇帝、最高统帅部、军官和贵族们正在卸下重担,粗暴地加到文官们的身上。

威尔逊总统无意中做了一件对他们有利的事情。现今他作为协约国的主要代言人(和平提议就是首先向他提出的),坚持主张,德国政府必须成为更加民主的政府。这使人们回想到,在1871年击败法国以后,俾斯麦曾经要求法国在和谈以前应首先实行一次普选。跟俾斯麦并不一样,威尔逊是真正地信奉民主政治的,可在实际上,他的地位与俾斯麦是一样的。他要人们深信,他是在跟德国人民本身打交道,而不是跟名誉扫地的高贵人物打交道。他所要的是由真正的德国提出请求并接受协约国的条款。在德国,由于战争的灾难蔓延,许多人都认识到,德皇是实现和平的障碍。或者他们觉得,如果德国作为一个共和国出现在协约国面前,它将会获得较好的条款。甚至连军官团为了在军队溃散以前停止战斗,也开始议论德皇退位问题。11月3日,基尔港水兵起义。接着,工人和士兵委员会在一些城市先后成立。社会主义者要求,除非威廉二世退位,否则他们将退出新近成立的内阁(就是说加入政府反对派,从而使新政府失掉代议制的性质)。11月9日,由少数社会主义者和工团主义者领导的总罢工爆发了。马克斯亲王向德皇报告说:“退位是件令人讨厌的事情,可是没有社会主义者参加的政府对国家将有更大的危险。”11月9日,威廉二世宣告退位,并且偷越国境逃到荷兰去。后来,尽管人们竭力呼吁将他作为“战犯”处理,可是,他却安然地在那里居住,直到1941年才死去。同日,德国宣告成立共和国,过了两天,大战结束。

德意志帝国的崩溃,和随后的共和国的成立,并不是由于发生了深刻的革命行动,或者德国人民的情绪出现变化而产生的结果。它只不过是大战中的一个插曲而已。德意志共和国(不久改称魏玛共和国)的产生,是获胜的敌人要求的结果,是德国人民渴望和平,希望避免发生暴力革命的结果,同时也是旧有德国军人阶级为保全面子和未来的力量而希望至少暂时取得暂时谅解的结果。当大战结束时,还留驻法国的德军,其纪律性和组织性仍明显地未受到削弱。在德国的土地上并没有出现双方敌对射击的场面。后来,据有人说,德军并没有被打败,而是被一个分离的文官后方战线“发射的暗箭”打中了。这不是真实的。是惊慌失措的鲁登道夫第一个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可是,德意志共和国产生时的这种种情况,就使得它后来的历史,以及以后的全部人类历史变得非常令人头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