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就是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
李世民天资聪颖,从小就有一个非常突出的性格特点:从不惊慌。作为一个十岁不到的孩子,这简直不可想象。
俗话说将门无犬子,这句话应在李世民头上是再合适不过,他打小苦练武艺,弓刀石马步箭无不精通,深通兵法,常年出入军旅,十六岁便协助炀帝解雁门关之围,无论用兵、观人还是审时度势,都是个极为厉害的人物。
当大业九年群雄造反的时候,他就已经给隋朝下了结论——必亡!
作为一个自幼在军旅中长大的孩子,他的性格中充满了坚毅、果敢和叛逆,他反观自己的父亲,的确,父亲在避祸,在韬光养晦,但绝不会扯旗造反。为此他决定不再等待,他要做个时代的强者,决不做大隋王朝的陪葬品。
作为唐国公之子,李世民利用自己的身份,黑白两道通吃,长孙顺德、刘弘基等杀人亡命之徒,都被他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可他也知道,这群人光膀子抡菜刀那是没得说,但想夺取天下,靠这群蛊惑仔肯定不行,必须要萧何张良一样的谋臣方可。
他找到了这样的谋臣,那就是他的挚友——刘文静。
刘文静,大隋朝原晋阳市市长,同李世民交情深厚,由于一不小心和瓦岗军的领导人李密联了姻,所以光荣入狱。此人极富韬略,性情狂傲,眼高于顶,但正所谓轻狂者必有过人之能,就是这个孤傲的刘文静,在未来的日子里,为李唐江山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李世民非常善于识人,在这方面,他比李渊强得太多。他还有一个比李渊强的地方,就是心胸宽阔,这在今后的事件发展中我们慢慢交待。
李世民望着刘文静,刘文静的眼中闪烁着兴奋。
这就叫挚友,你还没说,他就已经知道你来干什么了。
李世民还没说话,刘文静就开了腔:“要收拾现在局面,非学商汤、周武王、汉高祖、光武帝不可!”言下之意没别的:造反!
李世民更不废话:“那你说怎么造反?”
刘文静立刻全盘托出他的想法:
1、举事可以,但不宜大张旗鼓,以防被人所乘。毕竟这年头造反的太多了,你就算登高一呼,也没人搭理你,不如悄然行事,一鸣惊人;
2、筹集兵马。我刘文静当了这么多年市长,晋阳市谁牛谁软蛋,我再清楚不过,只要放我出去,咱给你招个十万八万的亡命徒没问题;
3、你老爹李渊手握重兵,咱老子再给你招个十万亡命徒,咱们合兵一处,直取长安,俘虏隋王室,各地的中小股义军为了生存,必来归附,那时再号令天下,谁敢不从?大业定基矣!
一番话,说的李世民茅塞顿开,大喜过望。什么叫谋臣?所谓谋臣,就是你还在琢磨下顿饭吃什么,他已经帮你把原料佐料都准备齐全了。刘文静对唐朝有开国定策之功,功不可没。
话都说明白了,那就开始干吧。
但李世民还有一个障碍没有解决,那就是他爹李渊。作为儿子,他深知李渊这老头的秉性。
李渊这个人:对皇权,他一向不敢造次;对国家,一向恪尽职守(曾经击退突厥);对人民起义,他敢于镇压(镇压历山飞农民军);对儿子,特别是能干的儿子,只要日常生活中没有时刻讨他欢心,他就不是很信任。估计自五胡十六国到隋朝,杀君弑父的事情实在太多,给李渊造成的心理阴影很大。
李世民是个干才,自然不精于阿谀奉承,李渊平时不是很待见他,如果冒然提出拥兵自立,老头子不但不同意,可能还会招来一通臭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