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我读了一份小学三年级孩子的校刊,在两页的篇幅里,“特别”一词就出现了五次:感恩节献唱很“特别”;拼字马拉松比赛很“特别”;新秀艺术家画展很“特别”;看似普通的馅饼义卖活动也很“特别”,尽管校刊里并没有清楚阐明理由;最后,本学期三年级的班级本身也是一个非常非常“特别”的团体。
我觉得奇怪,这可能吗?这么多的“特别”全集中到了一个地方?是莫大的机缘巧合?抑或这确实是一所超乎寻常的学校,有极为光芒四射的孩子、任重道远的教师和慷慨且富有活力的家长?事实上,该校只是一所不错的学校。孩子们聪明且行为规矩,老师们富有爱心,父母也乐于付出时间和金钱。但这显然并不是一所无与伦比的学校。
因为几乎每所我访问的学校,其教职员工、墙上的海报以及学校整体的氛围,都在向你强调这并不单单是一处学习的场所,也是培育有智慧、有同情心的优等学生的园地。学校的这种自吹自擂并非狂妄自大。父母们望子成龙的期待使得更多的学校注重各自教育的独特性。
我的朋友保拉管理着一所很棒的小学,她告诉我某次引导即将入学的某个孩子的妈妈参观校园的事情。这位妈妈说,她的女儿思洛娜对科学很有兴趣。她表示:“在我所参访的另一所学校,连幼儿园老师都给树系上了彩带,来向学生生动地诠释什么是风。我希望你在这里也这么做。我不想思洛娜落后了。”
“本校树上都有叶子,”保拉回答说,“它们的效果和彩带一样,我不能保证会用彩带。”思洛娜的母亲便把女儿转到了树上系有彩带的学校。
另一所学校的校长跟我抱怨,他对父母们的期待感到沮丧。
太多父母想要孩子在八岁时就搞定一切。他们想要孩子有完美的成绩,希望孩子的学习能力不逊色于西半球的任何小孩。孩童的智力发展是时断时续的,却没有哪位父母有耐心给予足够的时间。不能晚发芽、不能晚结果,任何反常全不能接受!要是孩子没能各科成绩都得到优秀,父母就开始烦恼,认为小孩可能有学习障碍或是学习动力不足。常态曲线消失了。家长们似乎认为小孩只有两种类别:没有能力学习的和有天分的。并不是任何儿童都拥有各个领域的无限潜能。这并不表示,大部分孩子都不能够上大学,不能在成人世界里有所成就。几乎所有孩子其实都会有所建树。父母们需要的不过是放松一点,更有耐心一点。
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思洛娜的母亲这么急着让女儿在幼儿园就体验到小型的物理实验呢?为何家长就不能让自己的八岁小孩用自然的、跌跌撞撞的步调来前进呢?
开始研习犹太教时令我心动的一件事情,就是它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为人父母的压力问题。根据犹太人的想法,父母不应该期待孩子成为不同于本身性情的人。哈西德派有句格言说:“假使你的孩子具有成为面包师傅的才能,就别要求他成为医生。”犹太教认为,每个小孩都是以上天的形象创造的。要是我们忽略孩子的内在有种种力量,促使他活出我们所谓非凡成就的话,我们就破坏了上天的旨意。
如果父母想要孩子变得出类拔萃的压力过大的话,那么孩子往往最后就会进心理治疗师的诊所,患有睡眠及饮食失常、长期胃痛、扯头发、抑郁等症状。他们是父母追求完美的驱逐力下的受害者。促使我在标准诊疗程序之外寻求助力的,正是这些儿童。我在犹太教里发现一套方法,它既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也同时心平气和地接纳每个孩子普普通通的特点。